《红烛》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红烛》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红烛》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汉代之前均称为《诗》,其中收录诗歌305篇,故又被称为“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时期代表作家有“三曹”和“七子”等,他们创作的诗歌大多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壮,这一特点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C.苏轼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词风雄壮,被视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北宋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D.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他主张新格律诗应追求“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下列对《红烛》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着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B.诗人在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提取了红烛精神之后,进一步将之归结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画龙点睛,揭示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收束全诗,可谓“卒章显其志”。

C.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反复使用感叹词强烈地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

D.这首诗注重反复、反问等修辞的使用,注重押韵、格律,突破了诗人以往诗歌形式美和节奏感的限制,诗风自由,和诗中的情感适配。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放声呼号的巨人,象征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本诗抒发了对破坏旧世界、创造新时代的渴望,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哦,香雪》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刚通火车的山村。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C.《红烛》写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D.《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摆脱了诗律的束缚,以七言为主,笔随兴至。这种写法与李白奇绝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相融合,达到了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4.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⑤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二、小阅读-课内

5.阅读《红烛》思考,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请概括“红烛”的形象。

6.《红烛》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官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膝墙,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囊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建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泰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请简要分析前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9.第四段中共出现四个“后人”,其中所指不同于其他三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