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完.ppt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设与生成的含义;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

课堂生成理论为国内首创,最早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国定的线路和没有激情的行程。”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堂缺乏了师生生命的涌动,这是不理想的课。

有学者将理想的课堂生成分为三类;

生成是预设的生长、形成。

生成是预设的丰富、拓展。

生成是预设的批判、改变。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

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

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

如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时,深入浅出,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

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如何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二、建立和谐关系促进动态生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生这个资源,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给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舞台,为课堂精彩的生成创造条件。

其次,通过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参与,积极互动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动态生成的形成。

;三、巧用教育智慧升华有效生成

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首先,课前精心预设应留有生成空间,要追求开放化。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

其次,课中及时调控生成空间,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也许会成为我们课堂中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再次,备课关注教师“教”,预设基于学生“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预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促进新的东西的形成。;参考文献

[1]吴玲,吴支奎.有效生存植根于精心预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7(7):13-17.

[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9-10.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8.

[4]陈运保.教学的生成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教育学刊,2006(3):49-51.

[5]熊生贵.生成植根于预设[J].四川教育,2005(12):19-20.

[6]孟凡丽,程良宏.生成性教学:含义与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7]祝中录.“预设”不可弱化—兼谈对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9)

[8]孙莉.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8-14.

[9]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8,(2).

[10]靖国平.“生成性课堂”何以可能?[

文档评论(0)

mmhaij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