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VIP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秦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兼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兼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中的名篇,描绘了一幅唯美而感伤的场景:深秋的清晨,主人公在长满芦苇的河畔苦苦追寻心中的“伊人”,而“伊人”始终飘渺模糊,可望而不可即。《兼葭》的美贯穿它的音律、意象和人物,《202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提出“在语文学习学生通过感受、欣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对本诗歌的解读着重放在欣赏诗歌的意境美上。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在读中生疑,读中释义,读中品味。其中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提问、解说等活动一起进行的,朗读带动讲解,讲解促进朗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韵律之美;

.品读诗歌,体会意境之美;

.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伊人”的意义,体会诗人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体会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伊人”的意义,体会诗人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法、赏析法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兼葭》)《诗经》是一曲不朽的生活乐章,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道:“《兼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是指国风,也就是国风中写的最美的,那这首诗究竟美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兼葭》之美。

(二)关于《诗经》

.《诗经》概括:《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笆Wo

.《诗经》类型:风、雅、颂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店祭祀。

(三)品韵律美

.听朗读,标记字音和节奏。

.读一读,读出你不认识的字;写一写,写出你不熟悉的字。

.分小组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思考一: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分析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明确:四字为主、运用叠词、重章叠句、句末押韵。(结合诗句逐个分析,后总结归纳)

资料链接

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学习吟诵及手势舞,活跃气氛,领略音律美。

(四)赏意境美

资料链接

意象:指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一般有营造氛围和环境、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的作用。比如月(寂寞凄凉)、蓬草(天涯游子、飘零之感)等。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所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学生合作朗读,构建意境。

.想象画面,分析意象。

资料链接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比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情景交融,分析情感。仔细观察图片,哪一幅图更符合《兼葭》的意境?

.思考二:展开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诗歌意境。(交流分享)(五)析人物美

.分析“伊人”。“伊人”的形象是怎样的?

明确:美若天仙、倾国倾城;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

.分析“追寻者”。“追寻者的形象是怎样的?

(请运用“通过《兼葭》,你读到一个—的追寻者。)

明确:义无反顾、坚毅执着

(六)拓展延伸

诗中的“伊人”实际上具有多义性,除了是一位爱而不得的女子之外,还可能是什么?

在柳永的《蝶恋花》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人”象征美丽的女子;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提到“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中的“伊人”象征隐居的贤士。孔子追求的伊人是“仁”;邓稼先追求的伊人是“振兴”此诗中“伊人”的解释是心上人,但他也可以象征美丽的女子、隐居的贤士、追求的理想以及所以一切美好的心中所念

无论“伊人”为何意,所爱之人也好,人生理想也罢,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伊人”义无反顾执着追求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伊人”是模糊的、神秘的、多义的,但像孔子,邓稼先这样追寻着的身影是确切的、具体的。朦胧的兼葭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品读空间。

(七)课堂小结

(齐读诗歌)

“从”而不得,是人生常态;但从不放弃“从”,才有成就自己的可能。真正

文档评论(0)

scj1122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