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x

稻水象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水象甲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姚淑娟等

来源:《广东蚕业》2021年第5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1.05.06

姚淑娟孙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是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水稻危害极大,一般会导致减产30%左右,甚至绝产。掌握稻水象甲的传播和扩散途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等,可以在最佳的防治时间,采取经济有效的手段将害虫危害控制到最小,以便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稻水象甲;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1)05-12-0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国家检疫性害虫,又名稻水象、稻象甲。稻水象甲原产于北美洲,1988年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据报道,该虫入侵日本后,在1976-1986年间迅速传遍整个日本。1990年在我国台湾地区新竹、桃园、苗栗等县都出现了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现象。目前在我国湖北、四川、陕西、新疆、贵州、河南、云南、宁夏等地均有稻水象甲发生。

2007年黑龙江省首次在牡丹江市东宁市东宁镇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几年之内就扩散到了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其他的水稻田。稻水象甲的主要寄主有水稻、稗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等。稻水象甲对水稻田危害极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绝产。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达到了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三。稻水象甲已经对黑龙江南部地区水稻田的产量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为减少稻水象甲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掌握稻水象甲的危害特点,进行合理的防治是很有必要的。

1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

稻水象甲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卵:长径约0.8mm,短径约0.2mm,珍珠白色,圆柱形,稍向内弯曲,两端为圆形。

幼虫:稻水象甲幼虫共有4龄,老熟幼虫体长8mm?10mm,白色,在第2?7腹节的背面各具1对钩状突起,彼此相接,连线与背中线垂直[1]。

蛹:为白色,大小、形状近似成虫。

成虫:雌虫体长2.6mm,体壁褐色,密被相互连接的灰绿色鳞片,前胸背板中央至鞘翅的基部有黑褐色鳞片组成的广口状的大斑(见图1-1)。头部稍下弯,喙和前胸背板约等长,近于扁圆筒形。触角红褐色(见图1-2),第一节膨大为球形。索节由六个亚节组成,第一索节几乎为第二索节的1.2倍,呈倒卵形。胸部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侧缘平行,鞘翅宽度是前胸背板宽的1.5倍,肩斜。腿节棒型,无齿。中足胫节两侧各有细长的白毛(见图1-3),末端有一个钩状的突出和一个内侧突(见图1-4),这是稻水象甲种的主要特征;后足胫节近

跗节端有一个前锐突和一个锐突,锐突长而尖,钩状不分叉(见图1-5)。雌虫腹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中央凸起,第三和第四节腹板凹陷较深,第五腹板有较小凹陷(见图1-6)。

I朴iEU.|2.社由、1,卜f恩与.为M箕的白%h4.H屋为中起曲节说理|fi.-C,-JL为皋无JO:节娅宝E丘奥坦应闾说C.革—.机帆I瓦革=眼时「蝌二.WL枇.[d.*wiHLKlp家恨祯I

2稻水象甲发生规律

稻水象甲在黑龙江省南部水稻田每年发生一代,孤雌生殖,以成虫滞育越冬。越冬成虫一般4月中旬解除滞育后开始取食寄主以及周围的禾本科植物嫩叶和杂草,水稻插秧后开始陆续向水稻田移动扩散。因为温度、湿度、光周期的影响,有的地区越冬成虫在5月中旬以后才能解除滞育。大部分地区,5月初在靠近田埂和路边的水稻田就可看见越冬成虫活动。大部分地区,水田插秧即可见成虫。大部分越冬成虫在5月中下旬全部迁移到水田,在6月中旬就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浸水的叶鞘内,卵期在7d?10d左右。经过调查发现,该虫卵期不集中,新一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7月下旬成虫达危害高峰期。新一代成虫生殖滞育,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迁往越冬场所,8月末至9月初,成虫进入越冬状态。解除滞育较晚的越冬成虫,整个生育期会推迟1个月左右。

越冬场所多半在稻茬、稻草堆、水渠、沟畔,以及田埂、路边、林带土壤表层或者5cm左右的浅土层和落叶、枯草下。越冬场所具有背阴向阳的特点,而稻水象甲耐低温性较强,在-5°C下3个月后的生存率达半数以上,但干燥对其越冬不利[2-3]。稻水象甲具有群集性,在同一个越冬场所可发现数十条成虫。

3稻水象甲危害特点

稻水象甲是半水生昆虫,以成虫及幼虫为害水稻,尤其以幼虫为害最重。成虫解除休眠后开始取食寄主以及附近的杂草,直至水稻插秧后开始陆续向水稻田扩散。稻水象甲在田

文档评论(0)

ld5559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