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净土法》考试复习范围100题答案.doc

《藏传净土法》考试复习范围100题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传净土法》考试复习范围100题答案 《藏传净土法》考试复习范围100题 第一课(第一册) 1.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极乐愿文大疏》,对此你有何感想,(P2-3)一册 答:因为学习《极乐愿文大疏》,一是考虑菩提学会道友的实际情况,即有很多道理需要了解,而本书的内容正好异常丰富。二是我们可依此善缘种下往生极乐的殊胜善根,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信念,以及对藏汉佛教为主的世间一切佛法互不相违生起不可夺的定解。三 ,净土法门与密宗法或空性法结合起来修持,其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议。 附参考:《藏传净土法》~第1册~第23课~P388 《极乐愿文大疏》非常殊胜~它既宣讲了实修的窍诀~也阐述了最基本的佛教理论。可见~不管是刚学佛的人~还是学佛多年的老法师或大格西~皆应懂得这样的道理~如果不懂~很可能在某些地方就会犯错误。所以我很希望大家皆能接受这个法~而且其中的道理还应铭刻于心~并尽心尽力付诸于实际行动。 附参考:《藏传净土法》~第2册~第26课~P34 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言简义丰~总摄了净土法门的一切关要~藏地的很多修行人都能背诵《极乐愿文》~希望道友们也尽量背诵。在这部《极乐愿文》中~宣说了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修持净土法门者一定要了解这些道理~这才会有稳固的信心~如果不懂这些道理~对阿弥陀佛只有一个模糊、笼统的认识~就不会产生真正稳固的信心。 附参考:《藏传净土法》~第2册~第32课~P126 如今在学佛的人群中存在两种情况:有些人对佛教的信心非常虔诚~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佛法的教育~虽然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些善事~但往往都流于形象上~没有得到很大的功德,而有些人虽然学佛多年~也懂一些佛法的理论~但目光一直盯着高深的大法~从来没有踏踏实实地积资净障。前者因为不懂佛法而不知道如何行持~后者虽然懂一些佛法~但因为见解偏颇~也没能实地行持。我们现在学的这部《极乐愿文大疏》对如何积资净障讲得非常具体~也引用了大量的教证和公案来说明积资净障的重要性~可以兼治以上两种人的毛病。这部论典中有许多藏传佛教的窍诀~也宣说了显密圆融之理。我相信学了这部法之后~以前对藏传佛教不了解的人会有所了解~以前对密法有疑惑的人会遣除疑惑~有宿世善缘的人也会对密法产生信心。 4.打扫经堂有何功德,你怎么看待扫地这个问题,(P17)一册 答:打扫经堂有以下五种功德: (一) 自除心垢:即能遣除自相续的垢染; (二) 亦除他垢:意为能除与之结缘众生相续中所具有的垢染; (三) 除去骄慢:骄慢的人高高在上,他不可能扫地,只有有恭敬心的人才会去扫地。 (四) 调伏其心:即通过扫地很容易调伏自己的心; (五) 增长功德:意为扫地能增长很多福慧功德。 怎样看待:(P18-19) m 8 dangerous factors,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of re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and control planning 9 material procurement program 10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program 11 Labor Management provides 12 for par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am 13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gram 14 welding job management program 1 5 engineering points packag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gram 16 identifies and can dates back sex program 17 products protection 一定不要有其他想法,要想到为僧众做事情就是在遣除自己的垢障。其实,没有慢心真诚为人服务,才是最伟大的行为。可见,只要把观念转过来,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积累福报和功德的机会。所以,为了生生世世都成为无傲慢的聪明者,我们应尽量打扫公共卫生,这不但有许多功德,而且还是忏悔内心垢染的最佳助缘。《六祖坛经》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的身体是菩提树,心则如明镜台,如不时时清扫,身心就会粘满尘埃。所以,我们对一切人都应生恭敬心,还应经常打扫佛堂和道场,以这样的因缘,生生世世都能感得智慧与悲心。 第二课 5.你怎样理解三殊胜包括往生净土四因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怎样行持,(P25)一册 答:最初发心重要、中间积资重要、最后发愿重要。欲往生极乐世界者,最初都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加行发心殊胜);中间还要广积福慧二种资粮(正行无缘殊胜);最后为使功德辗转增上,还应以《极乐愿文》、《普贤行愿

文档评论(0)

Kumb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