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教学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一、导入 很多知名大学的校训出自《大学》,展示大学图片和校训。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河南大学: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二、文学常识 1、《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2、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至圣”孔子、“复圣”颜渊(颜回)、“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孔子嫡孙)、 “亚圣”孟子(孟轲) 3、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与《礼记》: 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需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其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 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 《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三、解题 题目为什么叫“大学之道”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小学: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1.博学。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是《大学》的总纲,包括 “三纲八目” 。 三纲八目: 纲: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中心。 目: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四、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彰明)明(美好的)德,在亲民(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止(达到)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知道)止(达到的“至善”境界)而后有定(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接近)道矣。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处事合宜。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内容探究: 1、如何理解明明德?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大意:所谓“明德”是人从自然中得来的,从而内心不糊涂,具备了自然中一切道理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事情。但是,明德(常常)被人性所拘泥,被人的欲望所蒙蔽,所以有时候就昏聩。不过,那个人明德的光明,并没有停息过。所以学习的人应该根据事物它本身的变化而逐渐了解并看清它,这就是使事物回归本质(的道理)。 由此可见:(1)明德是人本性所具有的。但有时会被个人气质或欲望所迷惑。 (2)强调个体主观能动性:道德主体通过学习、修养来修复本性。 2、亲民还是新民?谈谈你的理解。 亲民:即亲近爱抚民众。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君子固然要修身养性,彰明自己的美德。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仁德”施之于广大民众,在亲民爱民中提升自己“明德”的层次,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亲民”凸显儒家博大宽厚的仁爱情怀。 新民:即革除民众的旧思想。 前文“彰明美德”,“新民”承接其后,意即不仅要彰明自己的美德,还要推己及人,通过教化移风易俗,革除广大民众的旧思想,让他们的美德焕然一新。“新民”符合儒家以君子之德感化民众,立功立德的主张。 总结:(1)由个体之善扩

文档评论(0)

赵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2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