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中军发展心理学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 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 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 2、记忆的主要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3、童年期主要记忆策略: 复诵 组织 系统化 巧妙加工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二、思维的发展: 1、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 概括能力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推理能力的发展: 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式: 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可逆性 、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 类别体系化 、序列化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自我评价包括多方面 社会支持其作用 自我价值评价与情感联系 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密切联系 2、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二、道德发展: 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包括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绪发展和道德行为发展。 (一)道德情感发展 (二)道德认知发展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方面。 1、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2、攻击行为(侵犯行为): 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欺负与被欺负: 欺负是儿童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 欺负行为的三种类型 : 直接身体欺负 直接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 小学儿童欺负行为发展特点: 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言语欺负出现率最高 存在性别差异 欺负行为预测将来适应不良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1、意义: 2、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3、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四、友谊的发展: 1、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  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2、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变化: 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此消彼长 2、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对儿童行为的共同调节 3、家长的素质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六、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趋势: 与父母 与同龄伙伴 与老师 本文档共99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五\23点41分 第四单元 心理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qing0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