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9 -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古代文浏览 (一)论述类文本浏览 浏览上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揽纳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社会经济景象,它出现于唐朝晚期,在宋、金、元诸朝都很盛行,到了明代不仅仍然活跃,而且在形状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所谓揽纳,也称包揽,就是兜揽代纳赋税。从事此种活动的人,被称为揽纳户。明代前期,揽纳户的主体是城市中的权势之家或投机钻营的无赖之徒,他们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通过揽而不纳、虚买实收、以次充好等途径谋取钱财。到明代中期,又出现另一种揽纳。与封建政权相联系的乡绅阶层势力不断扩张,乡绅豪强采纳“诡寄”的方式,将民户田粮兜揽到本人名下,包收代纳,多收少缴,以谋取厚利。揽纳对国计民生构成损害,却屡禁不绝。 明初的赋税制度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实物为本,不管是田税还是上供物料,都以征收实物为主。田税分夏税(征麦)、秋粮(征米),此外有丝绢、棉苎麻布等,部分地区还要缴纳草料。上供物料则是因需而征,包括皇室消费的副食品、用品,官府手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各种军用物资、建筑材料等。二是民收民解,即要求民户将指定物品自行运送到指定地点交纳。永乐迁都后,为了收纳全国各地解运而来的钱粮物料,北京间续设立了众多仓场。巨额的物资解纳和众多的仓场存在,为揽纳者提供了宽敞的活动空间。从征收到入库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揽纳者的身影。 万历年间,户部疏请“禁包揽”,并概括包揽为“本地之包揽、在京之包揽、各衙门之包揽”。前二者是就揽纳活动发生地而言,而“各衙门之包揽”是就揽纳者的身份及其运作形状而言。明代仓场的官吏员役,不少本人就从事揽纳。各种包揽,危害极大。常常额外勒索,加重解纳者的负担。永乐十七年,监察御史邓真指出:“今贪利之徒,一概揽纳,不收本等物料,而行收钞贳等项,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恣肆贪残,吮民膏血。”揽纳到手后,揽纳者又常常拖延不予上纳, 解纳者被累不堪。隆庆六年,神宗在诏书中指出:“各处解纳钱粮到京,内外管收人员掯索使用,多于原额,致使上纳挂欠。及在京势豪,在外积棍,包揽诓骗久之。贻害小民,苦累正户。” 自宋代以来,揽纳不断被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明朝也有众多比较严峻的处罚条例,但终明之世,揽纳不断风行不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一大缘由。勋戚、宦官等权势人物染指揽纳,即使事发,也常常曲法宽贷。如天顺年间,宁阳侯陈懋纵子侄揽纳事发,英宗念其“积有劳且老疾,姑宥之”。另外,制度性弊端是又一大缘由。从解运过程看,远距离运输实物,不但耗费巨大,而且面临诸多风险。如解运白粮到京,途中要交纳船税,要领取牵挽、转搬费用,或被人偷盗,或日久蚕食,或因雨湿烂等,到京时大概十去三四了。即便解纳到京,到各衙门办理手续,乡野百姓人地生疏,常常受恐吓勒索;钱粮物料入仓,又常常“小脚库秤索求不已”,诸多留难,使上纳难以顺利完成。 (摘编自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有删改) 1.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明代中期,两种揽纳方式并存,一种是从税户或解户那里兜揽代纳,一种是直接将民户田粮兜揽到本人名下,包收代纳。 B. 文章论述了揽纳的危害,援用监察御史邓真的话和神宗的诏书的内容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明代的实物赋税包括田税和上供物料,田税夏征麦,秋征米,还有丝绢、棉苎麻布、草料等,上供物料更是名目繁杂。 D. 制度性弊端是揽纳景象长时间存在并屡禁不绝的重要缘由,所以只需封建制度还存在,揽纳景象就不可避开。 2.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权势之家、无赖之徒、乡绅豪强等组成了明代揽纳的队伍,揽纳户欺压勒索的对象是社会最底层的交纳和解运税物的百姓。 B. 文章在第三段从实物为本和民收民解两种赋税制度入手,详细阐释了揽纳者非常活跃,上纳难以顺利完成的缘由。 C. 揽纳户从税户、解户那里兜揽时对他们额外勒索,从监察御史邓真“以一科百,以十科千,以百科万”的言论中,可知他们的贪得无厌。 D. 文章第一、二两段介绍了揽纳这类社会经济景象和两种揽纳方式,文章在最初一段分析了揽纳屡禁不绝的深层次缘由。 3. 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钱粮物料征办地到京城,从揽纳户到仓场官吏员役,揽纳活动地域宽敞,参加人数众多,运作形状多样,引发了朝廷的注重。 B. 从宋代直到明代,统治者都深知揽纳危害极大,也都不断把揽纳当作犯罪行为加以惩治,、 C. 揽纳户极 添加了解纳户的负担,“贻害小民,苦累正户”,连明神宗也熟悉到了这一点,明确指出这是揽纳最大的恶果。 D. 揽纳户在兜揽代纳过程中,或揽而不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从事办公室工作近二十年,长期与文字材料打交道,擅长讲话稿、报告、总结、计划等文案的撰写和修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