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动态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第七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主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由于群落的季节变化在在上一章群落的时间结构一节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讲了。 生物群落的年变化是指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的明显变动。但是这种变动只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通常将这种变动称为波动(fluctuation)。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在波动中,群落的生产量、各成分的数量比例、优势种的重要值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平衡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群落变化形式,可将波动分为 3 种类型: 1、不明显波动 其特点是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波动可能出现在不同年份的气象、水文状况差不多一致的情况下。 2、摆动性波动 其特点是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波动(1-5 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例如在乌克兰草原上,遇干旱年份,旱生植物(针茅等)占优势,草原旅鼠(Lagurus lagurus)和社田鼠(Microtus socialis)也繁盛起来;而在气温较高且降水比较丰富的年份,群落以中生植物占优势,同时喜湿性动物和普通田鼠增多。 3、偏途性波动 这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还可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种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5-10 年)。例如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的群落可能在缺水时转变为匍枝毛莨占优势的群落,以后又会恢复到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的状态。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点。一般说来,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 较草本植物稳定一些;常绿木本群落要比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在一个群落内部,许多定性特征(如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分层现象等)较定量特征(如密度、盖度、生物量等)稳定一些;成熟的群落较之发育中的群落稳定。 不同的气候带内,群落的波动性不同,环境条件越是严酷,群落的波动性越大。如我国北方较湿润的草甸草原上产量的年波动为 20%,典型的草原达 40%。干旱的荒漠草原则达 50%。不但产量存在年际波动,而且种类组成也存在年际变化。教材 p151 页。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群落波动具有可逆性,但是这种可逆是不完全的。量上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群落的演替,即群落基本性质的改变。 生物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概念 任何一个群落都不会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生物群落是一个运动着的体系,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并且这种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有时候甚至是有一定的顺序性的,即从一个群落,经过一系列的演变阶段,而进入到另一个群落,而这个群落很可能与原先那个很接近。这种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称为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 群落演替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与人们把生物群落视为静态体系转变为动态体系有关。这一概念首先在植物生态学中产生,瓦尔明等 (1896)在研究密执安湖边沙丘演变为森林时(教材 p153 页),提出了演替学说。以后,克莱门茨(Clements,1916)对此加以完善,并进一步提出单项极学说。Odum,E.P(1969)列出了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观点:① 群落的发展是有顺序的过程,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②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③它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即以顶极群落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裸地的存在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和场所之一。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即为裸 地。通常裸地分为两类: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和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e area) 。 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了,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这类情况如森林砍伐、火烧等等造成的裸地。 一般将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 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migration) 、植物的定居(ecesis)和植物之间的“竞争” (competi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