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高考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的古代诗歌阅读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我们在高三的复习以及平常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只注重答题能力训练。以下是XX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领域的重磅政策不断发布。教育部于xx年制定了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在xx年进行了及时修订。xx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xx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标志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了新高考时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考的指南。高考语文试题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表现在语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方面,就是加大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具体要求为“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古代诗歌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被划归到古代诗文阅读板块,试题明确地表述为“古代诗歌阅读”,所占分值为9分。那么,古代诗歌阅读是怎样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体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考查的呢?我们可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作一具体分析。 一、选材上回避常见题材 以前的诗歌鉴赏试题,选材时主要选择山水田园、咏物言志、边塞军旅、羁旅行役、咏史怀古、赠友送别、即事抒怀等常见题材上类型化的古诗作品。这些题材由于具有典型的类型化特点,它们的情感往往是有固定指向的,学生很容易套用类型化诗歌相对固定的情感形式,迅速理解诗歌内容并把握诗歌主旨。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提高学生分数的办法就是刷题,大量的试题训练就能解决常见题材类型化古诗的阅读问题。 但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明显回避了以往常见的类型化诗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通过试题训练的方法提高古代诗歌阅读能力的问题。以xx-xx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九套试题为例,全国卷总计选入古代诗歌九首,所选作品分别是:xx年全国Ⅰ卷选的是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全国Ⅱ卷选的是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全国Ⅲ卷选的是刘禹锡的《插田歌(节选)》;xx年全国Ⅰ卷选的是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全国Ⅱ卷选的是王安石的《读史》,全国Ⅲ卷选的是陆游的《苦笋》;xx年全国甲卷选的是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全国乙卷选的是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新高考Ⅰ卷选的是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从以上三年全国卷所选的这些诗作可以看出,所选的九首诗作,没有一首是在题材上具有类型化特征的诗作。回避了那些常见的诗歌题材,将对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的考查落到了实处。 笔者对高考试卷所选的九首诗作了整体分析,这些作品都产生于唐宋时期。从体裁看,以律诗为主,九首诗作中律诗有七首,一首宋词——xx年全国乙卷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一首古诗——xx年全国Ⅲ卷刘禹锡的《插田歌(节选)》。可见,今后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的选材上,大概率选择唐宋时期的诗歌作品,体裁上偏向选择律诗。 二、选材和教材联系紧密 xx年全国Ⅱ卷选的王安石的《读史》一诗中的“区区”一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曾多次出现。《孔雀东南飞》中的“何乃太区区”(愚拙),“感君区区怀”(情谊真挚)。《过秦论》中的“然秦以区区之地”(形容微不足道)。《陈情表》中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虽然“区区”一词义项较多,但脱胎于教材,有助于学生识别判断出“区区”在本诗中的义项,从而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这首诗的思想——读史要“深思慎取”,要有批判精神,正是《游褒禅山记》中“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中心思想。“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现象和“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的情形具有相似性。 xx年新高考Ⅰ卷选的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命题者给“白司马”加了注解——即白居易,这就让考生迅速回想起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命题者所选的诗歌,不管是从诗歌用词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情感的角度,都与教材有着密切联系。 三、重视阅读理解的能力 xx年全国Ⅱ卷选的王安石的《读史》,由于诗歌自身的特殊性,诗中没有景物描写,这加大了解读难度。情景关系是诗歌最常见的关系之一,学生往往会从诗中的景物描写入手,把握诗歌的情感倾向,进而理解全诗。命题者在选材命题时有意避开情景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意加大了学生理解诗歌的难度。 xx年全国乙卷选的辛弃疾的《鹊桥仙·赠鹭鸶》,虽然这首词中有写景的句子,但与我们常见的诗词不同,词人以游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