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月 夜 新课导入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名言::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郭秉文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名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人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仍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1918年元月,沈尹默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发表了三首诗(《鸽子》《人力车夫》《月夜》),发出了新一代知识青年的心声。 名言::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整体感知 《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景色 月夜图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春秋政治家 精读细研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这里指刺骨的寒风 副词,表示程度最高。 霜风:突出风的冷凄,给人一种萧索的感受。 呼呼、明明: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返回 名言::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环境描写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索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环境。 名言::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蔡元培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一株顶高的树 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 思想的独立。 没有靠着 象征 倔强,追求独立、自由。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疑难探究 如何理解“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的作用? 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我”和“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映衬。“我”处在寒风中,却并不靠着高树,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本诗通过描绘月夜之中“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一景象,反映出“五四”时期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主旨归纳 名言::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1.读来朗朗上口,别具韵律美。 首先,这四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颇类似于从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三句半”,虽然最后的“半”句比一般的“三句半”的“半”(一般只有二字或三字)长了一些,但由于该诗第三句特别长,第四句就显得短了。用半个句子收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节奏感。 写作特色 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