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脂肪营养原理.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短链脂肪酸的吸收率长链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低的; 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 饱和脂肪酸的甘油一酯游离的饱和脂肪酸。 (4)影响脂肪吸收率的因素(单胃动物) * 单胃动物对饲料脂肪消化吸收的特点 饲料脂肪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其组成特别是饱和程度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饲料脂肪对单胃动物体脂肪的组成影响较大,其体脂肪的不饱和程度高于饱和程度。 * 二、反刍动物对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 饲料脂肪的主要形态:甘油三酯(谷物)、半乳糖脂(饲草) 消化部位:瘤胃微生物消化和瘤胃后消化(主要在小肠)两个过程。 瘤胃内脂肪消化过程 * 瘤胃内的脂肪消化过程 (1)脂肪的水解与发酵 (2)脂肪的氢化作用 (3)瘤胃微生物的合成作用 (4)瘤胃中脂肪与饲料脂肪差异 * 瘤胃内的脂肪消化过程 (1)脂肪的水解与发酵(lipid hydrolysis) 少量分解 甘油三酯 半乳糖脂 微生物酶 水 解 脂肪酸 + 甘油+半乳糖 挥发性脂肪酸(VFA) 微生物发酵 (2)脂肪的氢化作用(biohydrogeneration) 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 瘤胃微生物 H2 * (3)瘤胃微生物的合成作用(biosynthesys) A. 丙酸 奇数碳脂肪酸(C15 : 0 和C17 : 0) B. 缬、亮、异亮氨酸:碳架合成支链脂肪酸 C. 合成必需脂肪酸(成年反刍动物) (4)瘤胃中脂肪与饲料脂肪差异 A. 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饱和脂肪酸显著 ? B. 出现奇数碳链和支链脂肪酸 * ① 甘油 脂肪酸 * ② * * (1)消化部位:主要在空肠后部,前部较弱。 十二指肠和空肠前端内容物酸度较高,不利于脂肪乳化和脂肪酶的作用; 刚从前胃进入小肠的脂肪主要以未乳化的一薄层游离脂肪酸形态存在于饲料微粒表面,不利于脂肪消化。 瘤胃后的脂肪消化过程 瘤胃后脂肪消化过程与单胃动物基本相似,但消化吸收部位存在差异。 (2)消化酶:胰脂肪酶和胆汁酸盐,与猪相似。 * (1)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肠后3/4部位,前1/4部位吸收率仅为15~26%;而猪主要在十二指肠。 (2)吸收率:不同于单胃动物   对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的吸收率较高,尤其是硬脂酸;而胃动物正好相反。 反刍动物对脂肪的吸收过程 与猪基本相似 * 反刍动物对脂肪消化吸收的总特点 饲料脂肪在瘤胃内被微生物改造:氢化作用 体脂肪组成受饲料脂肪的影响相对较小:体脂肪的饱和程度高于不饱和程度,即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 乳脂中含有 98% 甘油三酯 大部分脂肪酸 奶牛乳脂形成及其调控 * 4:0 6:0 10:0 12:0 14:0 16:0 16:1 18:0 18:1 18:2 牛奶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 比例(%) * 乳脂中脂肪酸的两个主要来源: (I) 从乙酸和3-羟丁酸重新合成 * 脂肪酸重合成的途径 (1) 葡萄糖 长链脂肪酸 丙酮酸盐 乙酰-CoA Citrate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线粒体 细胞质 TCA 循环 非反刍动物 NADPH * 葡萄糖 长链脂肪酸 丙酮酸 乙酰-CoA Citrate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线粒体 细胞质 TCA 循环 乙酸 + 3-羟丁酸 反刍动物 NADPH X 脂肪酸重合成的通路 (2) * 乳脂中脂肪酸的两个主要来源: (1) 从乙酸和3-羟丁酸重新合成 (2) 直接来源于脂蛋白中的长链 脂肪酸 * 脂蛋白酯酶对脂蛋白 甘油三酯的作用 TG 毛细管壁 血 液 脂蛋白酯酶 甘油 + 脂肪酸 乳腺细胞 * 脂肪酸 现成脂肪酸 乙酸 (C2) 3-羟丁酸(C4) 乙酸 3-HB + 甘油-3-磷酸 葡萄糖 乳脂肪 3-HB: β-羟丁酸 * 4:0 6:0 10:0 12:0 14:0 16:0 16:1 18:0 18:1 18:2 现 成 重 新 合 成 脂肪酸种类 比例(%) * 泌乳初期急剧增加的营养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得到满足: 动员体贮,特别是体脂肪;也动员体钙、和某些蛋白质 缓慢增加采食量 * NEFA 脂肪酸 现成脂肪酸 乙酸 (C2) 3-羟丁酸(C4) 乙酸 3-HB + 甘油-3-磷酸 葡萄糖 乳脂肪 3-HB: β-羟丁酸 * 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和血浆非必需脂肪酸(NEFA)含量的变化 产犊天数 * 15 * 第五章 脂肪营养

文档评论(0)

176****5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