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23年10月 石海龙:布局天下——例谈地理视角下的历史研究与教学.pptx

高中:2023年10月 石海龙:布局天下——例谈地理视角下的历史研究与教学.pptx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局天下;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 兵法如同下棋,棋盘即是地理。 中国古代的地理格局乃是一种棋盘型格局。中国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几列东西向的山河与几列南北向的山河纵横交错,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地理对军事的影响尤为直接,对经济、文化乃至于政治制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历史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 历史的演变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地理是因素之一。;案例一:地理因素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确立,晚清时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1300年的时间。在这约13个世纪的时间里,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行政官员,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历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也成为中国古代制度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在科举制度方面的介绍与老教材相比,更加系统完整,也更体现学术性。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对科举制本身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表述。从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宋代科举制的完善,到元朝对科举的破坏与恢复、明清科举制的兴盛,都有详细介绍。 其次,注重将科举制放在整个选官制的大框架下进行分析。从科举制产生之前的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废止之后的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直至后面的民国选官制度、新中国干部制度及公务员制度,都有详细介绍,从而使整个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的选官制度构成一条清晰的线索。; 第三,注重科举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宋代为例,除了选拔大量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等作用之外,统编教科书还特别指出了宋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之间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等,而这些社会方面发生的变化也都与科举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四,除了介绍科举制在中国历史??的影响之外,统编教科书还提到了科举制的世界意义。课程标准里特别提及中国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之间的关系。(选必1.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 第五,为我们理解科举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南北地域之争。这在以往的历史教材中也是没有的。; 可以看出,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对科举制的介绍相当系统完整且颇具学术性。当然,限于教材体例,上述内容是散见于教材不同位置的。其中,关于南北地域之争,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这一观察角度新颖独到,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与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一处修订有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经济重心南移”一目;似乎教材又否定了北宋时期存在“南北分卷制度”。 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呢?; 对比上述三处教材的内容(纲要修订前后的两处以及选必一的一处),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1.作为一项稳定的“制度”,明朝是实行了南北卷制度的。 2.北宋时期,实行了类似南北卷制度的做法,可以视作南北卷制度的前身或萌芽,但能否称为一种“制度”,教材似持存疑的态度。 3.北宋的做法与明朝的做法本质上一脉相承,体现了科举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趋势,即调整科举取士的南北地域平衡。那科举取士的南北地域之争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最终发展为明朝的南北分卷制度?而这种南北分卷制度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呢?;(一)科举及第比重的南北易置; 隋唐两代统治者都于西北地区起家,重用北方士人及关陇贵族集团,当时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又是全国的政治及文化中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代科举录取者多为北方有一定家庭背景的生徒。 宋朝建立后,继承和发展了唐朝以来的科举制度,尤其在防止考官的徇私和举人舞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封弥、誊录法,严禁举人夹带、代笔等行为。这些措施使科举考试中的人为干预因素大大减少,科举录取逐渐走向完善。然而,就在科举录取逐渐走向公平公正的时候,另外一个问题也逐渐凸显。; 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产生到北宋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取士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逐渐从北多南少转向北少南多,进而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制度越完善,南北矛盾越尖锐) 富弼较早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从考试内容方面作出有利于北方士人的调整,但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采纳。科举取士的南北地域矛盾依然存在,进而引发了一场科举史上的著名争论。;(二)“逐路取人”与“惟才是择”;(二)“逐路取人”与“惟才是择”;(二)“逐路取人”与“惟才是择”;(二)“逐路取人”与“惟才是择”;题外话:元代的选官制度;题外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