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和物候知识.。 2.理清课文条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3.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及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4.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诗句,了解物候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物候现象的变化,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联系学过的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词抢答。 二、了解作者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三、题目解析 物候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说的就是唐宋诗歌中吟咏的四季景色。本文借唐宋诗中的一些诗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 四、文体知识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科学客观地介绍事物,阐明整理的一种文体。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充分具体) 列数字(具体准确) 打比方(生动形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下定义(科学严密) 作比较(突出) 作诠释(详细) 引资料(科学权威/更有趣) 摹状描 画图表(使人一目了然,更直观)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参考课文旁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一)字词积累 贾思勰(xié) 黄宗羲(xī) 瀛洲(yíng) 瀼西(ráng) 縠文(hú) 花卉(huì) 譬如(pì) 疾苦(jí) 称道(chēng) 吹嘘(xū) 参天(cān) 滹沱(hū tuó) 蕃(fān) 涪(fú) 绉(zhòu) 称道不置:表示常常谈起,置:停止 至理名言: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彰:显著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交代说明的内容及目的。 第二部分(3—7):列举唐宋诗句揭示物候现象和规律。 第一层(3—5):说明唐宋诗人诗中植物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一层(6—7):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三部分(8):总写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特点。指出物候研究的方向,表现出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六、再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所引两句诗的目的在于什么? 为了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进而引出本文说明的目的。 2、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人类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目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3、“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无言,但它有标示自己年龄的方法;花卉无言,却有自己的一套特殊的“话语”系统一一花开花落,彰显四季的变化。 从课文内容来看,很多植物、候鸟虽不能言语,但都能反映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一定的物候现象,具有暗示自然规律的作用。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唐宋诗歌中的内容与物候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许多唐宋诗歌能够揭示大自然的本质,反映物候规律。 2、唐宋大诗人为什么能对物候的歌咏有杰出的成就? 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搜集各地大量的竹枝词、民歌,又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3、作者引用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语言,编成诗句。 (三)阅读第三、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我们得到的物候学知识是什么? 第一是芳草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2、引用李白诗和王安石诗在于说明什么? 为了说明树木抽青是初春重要指标。 3、引用李益诗、刘禹锡诗、王之涣诗在于说明什么? 说明杨柳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698s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文档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