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自主预习字词 1.《观潮》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时间) (地点)的壮观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3.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盐官镇 薄雾 屹立 昂首 顿时 鼎沸 横贯 浩荡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4.给下面的加点的多音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báo bó bò 薄( )雾 鄙薄( ) 薄( )荷 薄( )衣服 日薄( )西山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5.默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6. 本文记叙了一次 的盛况。课文是按 、 、 的 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雄奇壮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参考答案: 1.5 钱塘江大潮 农历八月十八 2.略。 3.略。 4.薄(bó)雾 鄙薄( bó) 薄(bò)荷 薄( báo)衣服 日薄(bó)西山 5.课文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其中“天下奇观”这个词语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6.本文记叙了一次 观潮 的盛况。课文是按 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 的 时间 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雄奇壮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观潮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聚焦画面,感受雄伟壮观 1.自由朗读课文2自然段,思考: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把相关事物圈画出来,边读边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2.大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画出大潮到来时声音和形态的变化。 3.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景。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读了“两丈多高的水墙”,我仿佛看到了 。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 (3)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读了“山崩地裂”,我仿佛听到了 。 学习任务二: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提示: ①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②朗读时语调要随着大潮从来到走的顺序读出变化。 潮来前:要想象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声音不要高。 潮来时:想象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脑海中浮现大潮的壮观场面。语调急促,语速要快,读出波涛汹涌的感觉。 潮来后:可以依据“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语调渐缓,读出对钱塘江大潮的留恋与赞美。 (2)试着背诵第3—4自然段。 背诵指导: (1)巧搭支架。 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那声音 。 (2)提取关键词背诵 第3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 第4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学习任务三:借助诗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明确:这首诗写的是潮水滚滚到来时的情景。 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出大潮巨大的响声,突出潮来的气势。对应文中“ ”。 诗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出大潮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