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任务单.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山行》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汇报预习 1.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和生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山行》作者: , (朝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豪放、旷达、俊逸。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学习任务二: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 3.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 时节的 景色,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 2.《山行》作者: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豪放、旷达、俊逸。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3.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径: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红叶。 红于:比……还红。 古诗大意: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4.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4课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汇报预习 1.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和生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朝代)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 有很高造诣。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 词人。 学习任务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道理 3.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4.边读边想象画面,诗人希望通过描写的景物告诉好友一些什么道理? 《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 (季节)的萧条景象,突出了菊枝 的气概,说明了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以此勉励朋友 。 参考答案: 2.《赠刘景文》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 有很高造诣。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 赠:赠送。 尽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擎雨:托住雨水。 盖:指叶子。 残:惨败,枯萎。 犹:还。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指刘景文。 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正是夏秋之际,比喻人的青壮年时期。 古诗大意: 荷花已经落尽,连擎雨的荷叶也凋谢枯萎了;秋菊也已开败,却还有那挺拔的枝干在那里傲霜独立。你可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那正是橙子金黄、橘子正绿的时候。 4. 《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条景象,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气概,说明了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以此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 第4课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汇报预习 1.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和生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夜书所见》作者: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 (朝代)诗人。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学习任务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道理 3.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夜书所见》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 的所见,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和对 的思念。 参考答案: 2.《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3. 潇潇:风声。 梧:梧桐树。 送寒声:深秋时节的山林。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知:料想,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古诗大意: 潇潇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