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高一上下册全章复习教学设计.docxVIP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全章复习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课序46 -§ 5 ■全章复习 XXXX 中学 XXX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已有知识提出C12和SO2的制备原理,结合气体制取的一般模型有序准确画出气体 制取装置。 2、能根据物质的核心性质预测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合理解释。 3、能提出物质(离子)的正确检验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有序思维和“检验要排除干扰”的 思维。 教学过程: 环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坏书一: 组合装置 【引入】分别制取纯净干燥的CI2、XXX,混合 后加入品红溶液,现象会如何呢? [XX 1]写出实验室制备CI2和XXX两种气体的 化学方程式以及画出对应装置。 【讲解】结合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模型发生装置 一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一尾气处理装 置”,围绕不同的反应原理介绍两种气体不同的装 置。 思考、XX 聆听、思考 教学环节—: 预计现象 【xx2】往CI2和S02混合气中加入品红,预计 现象并说出判断依据。 【讲解】有同学认为CI2和S02都有漂白性,所 以品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有同学认为CI2 xxx 性,S02有还原性,两者反应,导致品红溶液红 色无明显变化。 [XX 3]若能反应,写出CI2和S02在水中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XX 聆听、思考 XX、表达 教学坏书二: 实验验证 [xx]播放实验视频。 【引导】大家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提出 合理解释。 【问题4】请同学们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CI2和 S02发生这个反应。 【引导】证明反应的发生, 其实就是要证明产物 的存在,卜面后3个设计方向,分别是证明H+ 、CI■和SO42■的存在。其中,CI2或S02溶于 水也能生成H+,所以不严谨;可以通过使用 AgN03溶液检验CI-,使用BaCI2溶液检验 S042-o 【XX】播放实验视频。 【问题5]请设计实验证明品红溶液是因为哪种 气体的漂白而褪色。 【XX】播放实验视频。 观看、记录 思考、回答 聆听、思考 观看、记录 思考、回答 观看、记录 教学坏节四: 情境拓展 【问题6]将干燥的S02与N02气体混合。预 计气体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O 【讲解】一种想法是N02有氧化性,S02 xxx 性,S02与N02混合就能反应;另一想法是 反应xx CI2 , N02溶于水才能生成有氧化性的硝 酸,才能和xxx性的S02相互反应。按照第二种 想法,你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展示】查阅资料发现:混合后观察到瓶内气体 红棕色慢慢褪去,打开盖子观察到瓶口气体变红。 据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思考、回答 聆听、思考 XX、表达 思考、表达 教学切书五: 课堂小结 【小结】从知识的角度本课重温了①气体制备的 一般模型,并能有序准确的连接制取CI2和S02 的装置;②一系列重要物质的物质性质,XX CI2的氧化性和漂白性、S02的酸性、还原性和漂 白性和N02的氧化性;③一系列物质或离子的检 验方法,例如利用遇空气变红证明NO、利用稀硝 酸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I-和利用稀盐酸和 氯化钢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42-等。 从能力层面看,要能基于物质的核心性质去预测 实验现象并且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同时能够根据 实验目的进行方案设计,尤其是关于物质检验的 实验要注意成分的相互干扰。 聆听、总结、记 录

文档评论(0)

185****01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406305100003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