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重点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1).docVIP

2024届全国重点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1).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 届全国重点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23.11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生活真实与艺术真 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 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 “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 关系”。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 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 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 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 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 《格列佛游记》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荒诞离奇的情节叙述,真实地 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迫切愿望等现实世界问题的否定性评价,赋予了真实以艺术的表现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理”不一定达到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或物理规律完全相合的要求,更多合乎的是人 们共通的逻辑与理性能力。换而言之,不是合乎一种既存的事实之理,而是合乎一种人们将如何存在于 世的“未来之维”。如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集中探求“人之存在”的问题,蕴涵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生命 存在本质的索解。他运用更加真实并且贴合生活的视角,看待人的精神及行为的存在方式,将存在的真 实指向“未来的真实”,而这指向未来的维度即是“理”的所在。 ——摘编自李苏宁、武岳《“审美化真实”视野下试析文学价值中美与真的关系》 材料二: 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家、艺术家、美学家,在文艺实践中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极力提倡文学艺 术的真实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他认为文词的华美,想 象的奇特都不能有损于文艺的真实。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基于创作经验断言:“获得全 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秘密在于真实”,“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 描绘变成真实。”俄国杰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别林斯基则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强调,“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 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多,“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 实切而不可分割”。 真实性对文学艺术创造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首先即是对生活现象虚构的合理性,即艺术的真实。生活 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在根本上受 社会现实生活的决定和制约的同时,又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心理意识归 根到底都是主体心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产物。人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总要把作家虚构的世界去同社 会生活相对照,寻找其间的联系,看其是否达到虚构世界与真实生活的“幻想的同一性”,这并不是说作 家必须正面、直接描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指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任何夸张、变形、抽象,都可 以让读者在想象的世界中理解和相信。有许多作品所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和存在的。如《西 游记》虽为神魔小说,但它“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小说中孙悟空 七十二变时从身上拔下的毫毛,本来是实际生活中猴类身上的实有之物,只不过对它的功用作了审美的 歪曲而已,但这样的歪曲、虚构却总是用真实情感,把人们带到一个与现实生活不即不离的艺术天地, 让人反思、体味,从而体现出其虚构的合理性。 其次,真实性是由客观性,而非主观决定的。我们所说的真实即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 事实。它不受某个人或某个阶级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应该说,客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 一部文 学艺术作品只有当它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生活时才可以称之为具有真实性。因此,检验文学作品的真 实性的标准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 文学艺术创造的真实性是结合其特点来谈论的,它是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的统一。这种真实性是文学作 品所应具备的最高品质,也是我们衡量文学作品的客观标准。 —摘编自范欣欣、石宏伟《真、善、美——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档评论(0)

阿拉伯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的 好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