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建安诗歌优质教学课件.pptx

《中国古代文学史》建安诗歌优质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安诗歌 建安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时代的呼唤东汉末年,豪强相争、社会经济残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其文学创作立足于人事,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情况。 鲁迅先生曾说:“当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了。” 儒学的衰微 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逐渐衰落,文学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反映在文学理论上,人们对文学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人们反对将文学当作简单的劝谏工具,主张叙写时事,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更加注意语言艺术形式的美。01文学批评的盛行和发展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的看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进入了自觉的阶段。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导致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出现,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建安文学更加繁荣的发展02 5、文学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建安文学的兴盛,实际也是文学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两汉文学为建安的兴起了准备作用 。4、领袖的提倡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政治上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俊豪。他们爱好文学,广招人材,促成了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及其文人创作的兴盛。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点建安(公元196——220年)儒家思想的动摇。受到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曹氏父子的倡导以及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汉魏风骨)的概念 “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 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蔡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以上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结合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笔记“建安风骨”的内涵及美学特征建功立业的抱负人生苦短的哀叹鲜明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气息 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美学特征 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例如,锺嵘曾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 建安作家及其生卒年代“三曹”:曹操(155—220)、曹丕(187—226)、 曹植(192—232)。“七子”:孔融(153—208)、陈琳(?—217)、王粲(177—217)、徐干(170—217)、阮瑀(?—212)、应瑒(?—217)、刘桢(?—217)。蔡琰(生卒不详,其父生卒年为132—192,琰当大致与曹操同时代)。 01ONE三曹 曹操关键词:四言乐府古直悲凉 曹操史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生平、思想1、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qiáo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曹操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曹操也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曹操生平著述颇丰,据清代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后代流传的著作有十九种之多。而影响最大的,是开一代文风,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一、政治家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能力最强 ,创立屯田制 ,解决了粮食危机问题。二、军事家: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三、文学家: 1、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2、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

文档评论(0)

131****34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