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信原理报告——QPSK 仿真系统 李悦 2007 年 7 月 5 日
QPSK 调制与解调在 MATLAB 平台上的实现
李 悦
QPSK 即四进制移向键控(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它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数字信息,由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因此每个四进制码元可以用两个二进制码元的组合来表示。两个二进制码元中的前一个码元用 a 表示,后一个码元用 b 表示。
QPSK 信号可以看作两个载波正交 2PSK 信号的合成,下图表示QPSK 正交调制器。
由 QPSK 信号的调制可知,对它的解调可以采用与2PSK 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解调原理图如下所示,同相支路和正交支路分别采用相干解调方式
解调,得到 I (t) 和Q(t) ,经过抽样判决和并/串交换器,将上下支路得到的并行数据恢复成串行数据。
1
通信原理报告——QPSK 仿真系统李悦
通信原理报告——QPSK 仿真系统
李悦
2007 年 7 月 5 日
2
2
% 调相法clear all close all
t=[-1:0.01:7-0.01];
tt=length(t); x1=ones(1,800); for i=1:tt
if (t(i)=-1 t(i)=1) | (t(i)=5 t(i)=7); x1(i)=1;
end
else x1(i)=-1; end
t1=[0:0.01:8-0.01];
t2=0:0.01:7-0.01;
t3=-1:0.01:7.1-0.01;
t4=0:0.01:8.1-0.01;
tt1=length(t1); x2=ones(1,800); for i=1:tt1
if (t1(i)=0 t1(i)=2) | (t1(i)=4 t1(i)=8); x2(i)=1;
end
else x2(i)=-1; end
f=0:0.1:1;
xrc=0.5+0.5*cos(pi*f);
y1=conv(x1,xrc)/5.5; y2=conv(x2,xrc)/5.5;
n0=randn(size(t2)); f1=1;
i=x1.*cos(2*pi*f1*t); q=x2.*sin(2*pi*f1*t1); I=i(101:800);
Q=q(1:700);
通信原理报告——QPSK 仿真系统 李悦 2007 年 7 月 5 日
QPSK=sqrt(1/2).*I+sqrt(1/2).*Q; QPSK_n=(sqrt(1/2).*I+sqrt(1/2).*Q)+n0;
n1=randn(size(t2)); i_rc=y1.*cos(2*pi*f1*t3); q_rc=y2.*sin(2*pi*f1*t4);
I_rc=i_rc(101:800); Q_rc=q_rc(1:700);
QPSK_rc=(sqrt(1/2).*I_rc+sqrt(1/2).*Q_rc); QPSK_rc_n1=QPSK_rc+n1;
figure(1)
subplot(4,1,1);plot(t3,i_rc);axis([-1 8 -1 1]);ylabel(a 序列);
subplot(4,1,2);plot(t4,q_rc);axis([-1 8 -1 1]);ylabel(b 序列);
subplot(4,1,3);plot(t2,QPSK_rc);axis([-1 8 -1 1]);ylabel(合成序列);
subplot(4,1,4);plot(t2,QPSK_rc_n1);axis([-1 8 -1 1]);ylabel(加入噪声);
效果图:
3
通信原理报告——QPSK 仿真系统
通信原理报告——QPSK 仿真系统
李悦
2007 年 7 月 5 日
PAGE
PAGE 4
% 设定 T=1,加入高斯噪声clear all
close all
% 调制
bit_in = randint(1e3, 1, [0 1]);
bit_I = bit_in(1:2:1e3); bit_Q = bit_in(2:2:1e3);
data_I = -2*bit_I+1; data_Q = -2*bit_Q+1;
data_I1=repmat(data_I,20,1); data_Q1=repmat(data_Q,20,1);
for i=1:1e4
data_I2(i)=data_I1(i); data_Q2(i)=data_Q1(i);
end;
f=0:0.1:1;
xrc=0.5+0.5*cos(pi*f);
data_I2_rc=conv(data_I2,xrc)/5.5; data_Q2_rc=conv(data_Q2,xrc)/5.5;
f1=1; t1=0: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