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篇辨治.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篇辨治 《各种疾病的起源》是隋著名医生赵元方主编的。全书分六十七门,载列证候论一千七百三十九条,共载导引法二百九十一条,分别用于一百一十种病候。这部著作本是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病候分类的专书,它创造性地总结了隋以前的上述诸方面宝贵经验,基本未涉及方药和其他治疗,但对导引养生则作了辨证施功的辑录整理,系统地总结了隋以前导引临床运用的经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也是现存成书最早的中医临床导引的经典著作。本文就该书记述的风偏枯候导引法进行简要探析。 《诸病源候论》在“风病诸候”篇中记述风病诸证共二十九候,其中“风偏枯候”共列举了四种导引法,可以归纳为:顶踵行气法、仰指五息法、闭气调息法、斜身旋转法。 1 以闭气法气功多加气 原文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以背正倚壁,展两足及趾,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操作方法:身体正立,背部依靠墙壁,闭气不息,导引元气,从头行到足,两臂下垂,两手紧握,舒展两足及足十趾,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安心定意,渐渐入静,专意念气。以鼻吸气,吸气后口鼻俱闭,不进行呼吸。以意念引气上头,灌注泥丸,然后引气下行,使达两足十趾及足掌心。意念要专注气行的感觉。到闷极之时,气也到达足趾、足掌心。这时用长而细的气,分三次从口嘘出,要吸多出少。这样行气,上下通彻,为一次,连续引气二十一次,感到足掌心得气,发热,则放松脚趾,静息收功。 本法以闭气法行气,就是吸气后停闭呼吸片刻再呼出的练气方法。古人认为,闭气不息,可使天地精气尽量停布体内,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并且运用意识导气,使元气入鼻,以意识引之上头,从而上灌泥丸,濡养元神;从头上引气,以意识引气下行,使之下行双足直至足趾足心,如此,则上下气机得通,脉络畅行,气血运行,濡养筋骨,瘀阻得以消散。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循于头面。行气至头,能调和诸经的经气,使全身气机畅达,气行则血行,能活血化瘀,且有濡养髓海、恢复神机的作用。 2 耳、肾三阴经、耳 原文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罣礙。” 操作方法:正身仰卧,手足四肢,自然平放,安心定意,渐渐入静,专意念气。脚背向头部用力,仰起两足十趾,绷紧小腿肚,体会背部气感,并以意念守住,进行吐纳,缓慢深长呼吸五、六次。自己感到得气,足温为止。最后放松脚趾,静息收功。这种方法能够引去腰背痹着,半身偏枯;还能改善听觉,使人耳闻声音。 本法是以行气为主,通过对意识的调控和肢体的运动,来刺激足三阳与足三阴经,并且引气下行,纳气归根。因为耳为肾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对耳目诸病,疗效极佳,下元充实,上窍自然聪慧。丹田气足,肝肾充实,肝主筋、肾主骨,则腰背强壮,筋骨结实,其治腰背痹着、偏枯,亦是从根本着眼。偏枯者亦能得到荣润,所谓根深者则枝叶茂盛。如果坚持锻炼,常行此法,则效果更佳,能神明气和,使人眼根、耳根等清净,毫无障碍,不为身外物欲所干扰,无论看到或听到什么,都能无动于衷。 3 纳气、纳气的生长 原文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操作方法:取同上第(1)条姿式站立,调身、握固、瞑心、咽唾亦如上,以鼻纳气后,口鼻俱闭,不使息出,到闷极之时,才用长而细的分三次从口嘘气,要纳多出少,纳气与嘘出,均极轻微,使耳听不到呼吸出入的声响。同时,每次纳气多,出气少,又用口促使其气上行,灌溉泥丸,至头脑感到得气为止,静息收功。 本法采取站立姿势行功,正立倚壁使身体放松且保持直立,还可拉直脊柱,使督脉更加通畅,引清气上头,益上丹田,使上丹田元气充足,脑部得到充养,头为“诸阳之会”、诸阳经皆在头面部会合,又为“清阳之府”,人体清阳之气皆上出于清窍。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可上注于头;而风为百病之长,其性主动,风邪之病,又多上受,风邪易袭阳位,头部常受其害,行此功头部元气充足可以扶正祛邪,也可以阳破阴,此法此治,且能从其关隘处益其不足,损其有余。 4 风偏枯候中的动作导引法 原文云:“一足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操作方法:身体正立,头目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握固。一足平踏在地,踏稳,不使移动。另一足足尖转向外侧,形成“丁”字步,同时两手向前平举,手心向下,然后以腰为轴,转动身体,偏向一侧,手也跟着身子旋转,整个身体成为侧向姿势。这种转侧,要求用力、快速,如此为一次。接着改变方向,同样动作向左向右,交替转侧各14次。这种导引方法,能够去除脊骨风冷,半身偏枯,血气不得通润等病。 本法通过身体的左右旋转,扭动脊柱,使腰部及腹内的组织器官得到锻炼,肾主腰膝,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