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pptx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3).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12年3月3日,法国画报刊登的《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标要求: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名词解释: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1912年1916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1928年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1.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措施?2.“二十一条”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护国战争” 的“国”指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2.逼选总统,解散中国国民党。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可连选连任。1.破坏国会选举,刺杀宋教仁。 4.投靠帝国主义,签订“中日民四条约”主要内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毛泽东得知后,愤而写下四言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915-5-9,袁世凯几乎全盘接受了“21条”史称“五九国耻” 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定年号“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5.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祭天(1)起因:袁世凯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2)经过: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独立,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3)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二) 护国运动 材料一袁世凯下令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提示: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受到历史惩罚,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思维点击】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说明了什么? 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主要有三个派系:皖系、直系和奉系。三派为争夺政权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军阀混战二、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 派系代表支持国占据区域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张作霖日本占据东北三省1、军阀派系及其控制地区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在政治上有什么特点? 2、府院之争和反张勋复辟(2)结果:张勋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护溥仪复辟帝制。复辟闹剧仅12天即告失败。(1)背景: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问题上,黎元洪(总统府)段祺瑞(国务院)斗争激烈。张勋复辟后的北京城,又挂起了龙旗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实质:英美(扶植直系)和日本(扶植皖系)在华利益之争 3、护法运动(2)经过:南下议员组成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背景: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3)结果:南北军阀议和,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标志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孙中山:“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合作探究】怎么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材料: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合作探究】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问题?1.焦点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2.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3.斗争的结果说明: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时代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道路。 4、中国参加“一战”(1)原因: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中国向德、奥宣战;收回汉口、天津的租借;十几万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合作探究】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是什么?政治: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