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视角下数学作业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但要落实这“三会”目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关键。作业是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反馈、拓展等功能,实际设计时可结合数学新课标、教材及学情,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下进行,教师要厘清教材脉络,看清全局,形成量少质高的作业样态,切实让作业减负增效。 在单元整体备课时,笔者将作业设计作为单元整体设计中的一环,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分析单元教材,把握单元目标 教师首先要厘清单元脉络,了解本单元知识的前延和后续,把握单元目标和重难点,梳理其中蕴含的数学关键能力,设计相应的作业。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经理解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前期经验积累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也适用于后续五年级的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 关于“运算律”这一单元,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结合律,再教学分配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由易到难,通过迁移,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看出内容间的关联,看出其中的结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通知识间的联系,将原本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意识和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规律探究的第一课时,承担了“教结构”的任务。它是规律性知识学习的起点内容,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引发猜想—验证猜想—归纳结论—拓展延伸”的规律探究逻辑结构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基本的规律性学习的结构和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形成初步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后面的内容就属于“用结构”的过程。学生用之前学到的方法,可自主展开探究和应用。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有挑战性的探究性作业:“只有加法有运算律吗?你还能提出怎样的猜想?你会验证吗?”“只有乘法有分配律吗?你还能提出怎样的猜想?你会验证吗?”“只有除法才有‘除法的性质’吗?你还能提出怎样的猜想?你会验证吗?”通过布置这样的类比猜想型探究作业,使课堂教学不断向横向延伸,从而拓宽学生的研究视角。 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梳理、探究、拓展型作业,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关联,形成知识结构网。 二、把握课时目标,分析学生学情 教师可以通过厘清每一课时的目标、重难点,梳理学生的学习生长点,以此来确定相应的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可以利用教材和配套练习中的习题,有的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编和重组,以发挥作业的反馈作用。仍以“运算律”单元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设计为例(见表1)。 表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业设计 把握课时目标,分析学生学情,设置分层练习,同时将本单元要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符号意识、探究推理意识、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转变成基础题和挑战题,使学生在每日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三、丰富作业类型,指向思维发展 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下设计作业,可以减少机械重复的操练,增加关注思维发展的练习,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能力。 (一)“画数学”,让思维“看得见” 写一写,画一画,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把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1.“画过程”,让关键要素显出来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用线段图和示意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画下来,第二课时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长方形除了宽不变,长减少,还可能有哪些变化情况?只能一条边变化吗?两条边同时变化又会有哪些情况?画出示意图,自编题目并解答。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感觉到长、宽变化给图形带来的影响,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2.“画导图”,让单元知识串起来 学完每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式图表的形式,梳理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说数学”,让思维“听得见”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说数学”能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学会表达。 1.“说过程”,加深知识内化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拆分凑十的方法,由于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说一说”的作业。如“你是怎么计算9+8 的?”“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拆分方法吗?”“哪种方法更简单?说给家长听一听。”再如,四年级学习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作业“你是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呢?请你

文档评论(0)

139****3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