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高凝状态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课件.pptxVIP

IBD高凝状态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BD高凝状态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高凝状态 • IBD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 • 血小板增多及血小板活化常见(30-50%) -炎症活动标志 -炎症因子激活所致(CD40/CD40L) -可表现为血栓 • 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形成 Owczarek D,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53-63 Huseyin Alkim,et al.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Hemostasis ;2016 :1-10 Owczarek D,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53-63 TE-thromboembolism • Incidence (临床研究报道) :1.3-7.7% • 检出率: 6% • 尸检发现率: 39-41% Owczarek D,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53-63 Owczarek D,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53-63 5y 10y 15y IBD 0.7% 1.2% 1.5% UC 0.8% 1.2% 1.6% CD 0.3% 1.3% 1.3% 匈牙利1977-2012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6;50:3, 306-311 1709例IBD • 静脉栓塞(VTE) -下肢静脉 -上肢静脉 -腹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V、肝V、肾V -颅内静脉: 0.5-7.5% • 动脉栓塞: 手术后、年轻患者 -肺栓塞 -脑血管: 0.12-4% -冠状动脉 -肠系膜动脉 • 微血管血栓:肠道毛细血管 Owczarek D,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20(1):53-63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2015; 16: 104–108 Young-Hak Cho, et al. Intest Res 2016;14:96-101 来自韩国的病例报道 来自台湾的队列研究-11067 IBD ,43765 controls Te-Yu Lin,et al. Medicine;2015;94(52):1-6 IBD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病变的风险增加 1.29倍 肺栓塞合并溃疡性结肠炎3例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 2015(11) :1976-77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21) :4627 溃疡性结肠炎并颅内静脉窦血栓三例并文献分析。中华消化杂志; 2011(6) :423 溃疡性结肠炎并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一例。中华消化杂志 ;2001(1)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栓塞一例及文献复习。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3)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脑静脉窦血栓1例报告。中国卒中杂志 2015(3) IBD合并高凝状态及血栓发生机制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生理意义 血栓形成 出血倾向 维持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生理基础 Ø 血浆凝血及抗凝、纤溶相关因子质和量的正常 Ø 血细胞量和 (或) 质的正常 Ø 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及血液流变学的正常 凝血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Xa-Va-PF3- Ca2+) 2.凝血酶原(T) 凝血酶 (Ta) 3.纤维蛋白原(F) 纤维蛋白 (Fa) 主要抗凝血物质 • TF途径抑制物(TFPI): 内皮细胞合成,糖蛋白, 42 kD,灭活FXa因子 • 抗凝血酶Ⅲ (antithrombin, ATnⅢ): α2球蛋白, 60 kD,主要由肝脏合成;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作用:灭活FIXa 、FXa 、FXIa 、FXIIa、凝血酶 • 肝素(heparin): 酸性粘多糖,肥大细胞合成 作用:抗凝,促进ATⅢ作用 • 蛋白C系统: 灭活V 、Ⅷ因子 蛋白C、血栓调节蛋白、蛋白S、蛋白C抑制物等 X100 抑制 Ⅻa, Ⅺa,Ⅹa,Ⅸa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Antithrombin Ⅲ Heparin 抑制凝血 酶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 血栓形成: 缺血 • 止、凝血功能障碍: 出血 • 纤溶功能亢进; 出血 纤溶抑制物增多 内皮受损 肝素活性降低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增多 抗凝及纤溶物质减少 血液的高凝状态机制 血液凝固性增高 慢性炎症 酸

文档评论(0)

157****4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