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口腔病理概要.pptx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口腔病理概要 重难点提示第一节 龋病第二节 牙髓病思维导图第三节 根尖周炎 第四节 牙周组织病第五节 牙源性肿瘤及囊肿 重难点提示第七章 重难点提示重点:龋病:三联因素学说、平滑面龋的病理变化、窝沟龋的病理变化特点、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牙髓病:急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慢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牙周组织病:慢性龈炎的病理变化、牙周炎的病理变化。牙源性肿瘤及囊肿: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变化、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病理变化和复发的原因、含牙囊肿的病理变化、根尖周囊肿的病理变化。 难点:龋病:三联因素学说、平滑面龋的病理变化。牙髓病: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牙髓变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慢性根尖周炎的发展变化。牙周组织病:剥脱性龈病损病理特点、牙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牙周变性。牙源性肿瘤及囊肿: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变化、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病理变化。重难点提示 龋病第一节 龋病是牙体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细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导致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晚期形成龋损。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口腔疾病之首。第一节 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三联因素”学说的主要观点:龋病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个主要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一)细菌和菌斑细菌与龋病的发生极其密切,致龋菌主要是能附着于牙面并产酸的细菌,其中变形链球菌是最重要的致龋菌,而乳酸杆菌、远缘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等也与龋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口腔致龋菌必须黏附在牙面上形成菌斑才能发挥致龋作用。菌斑是一种薄的致密性膜状物,主要由细菌和菌斑基质组成。组织学上,菌斑由基底层、中间层和表层组成。菌斑对龋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因为菌斑中可积聚酸,这些酸足以使釉质脱矿。第一节 龋病 (二)食物因素 1.食物的化学成分含糖量高的食物致龋力强。2.食物的物理性状黏稠度大、附着性强的食物易于黏附在牙面上,在牙面滞留的时间长,故致龋力强。(三)宿主因素牙齿是细菌酶和酸作用的对象,牙齿的位置、形态、结构都与龋的发生有关。第一节 龋病 第一节 龋病二、病理变化龋病好发于食物容易滞留且不易清洁的部位。恒牙好发于下颌第一磨牙,乳牙好发于下颌第二乳磨牙;好发牙面是咬合面的窝沟点隙、牙邻面接触点根方。龋病初期,釉质表面脱矿,病损区呈白垩色不透明区;继而由于色素沉着,逐渐变为黄棕色、棕褐色,并向周围组织扩展。病变进一步发展,牙釉质逐渐变得粗糙,最终组织崩溃形成龋洞。龋病的病理变化与病变部位、进展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龋病其组织学表现存在差异。龋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根据病变累及的牙体组织分为牙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骨质龋。 第一节 龋病(一)牙釉质龋牙釉质龋是指发生在釉质内的龋损。釉质是一种高度矿化的组织,对细菌侵袭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由于牙釉质组织结构的特点,其基本病变表现为脱矿和再矿化。 牙釉质平滑面龋第一节 龋病1.平滑面龋(smooth surface caries) 多见于牙邻接面接触点根方。光镜观察牙釉质龋纵磨片,早期表现为病损区的釉柱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随着病变发展,病损区呈三角形,三角形基底部向着牙釉质表面,顶部向着釉质牙本质界。病变由深向浅依次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牙釉质平滑面龋(1)透明层:位于病损的最前沿,呈透明状,生长线及釉柱横纹均不清楚。该层见于50%的病例。(2)暗层:紧接于透明层表面,呈暗黑色。暗层的孔隙较透明层增加。约85%~90%的病例可出现暗层。第一节 龋病 (3)病损体部:位于表层和暗层之间,是病变范围最大的一层,光镜下较为透明,生长线、柱间质及釉柱横纹均很明显。此层脱矿程度最重。在所有病损中都存在。(4)表层:位于釉质龋的最表面,脱矿程度明显较病损体部轻。表层的出现,除与釉质表面自身的结构特点有关外,无机盐的再矿化也起了重要作用。表层可见于95%的病例。第一节 龋病 窝沟龋2.窝沟龋(pit and fissure caries) 面窝沟点隙是食物、菌斑滞留区,且不易清洁,故窝沟是龋病最好发的部位。由于窝沟的解剖特点,窝沟龋的形态与平滑面龋不同。窝沟龋的形态也呈三角形,但其基底部向着釉质牙本质界,顶部向着窝沟壁。窝沟底部釉柱排列密集,所以窝沟龋病损并非从窝沟底开始,而是呈环状围绕窝沟壁进展,沿釉柱长轴方向逐渐向深部扩展。当病变超过窝沟底部时,侧壁病损互相融合,形成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潜行性龋损。第一节 龋病 牙本质龋第一节 龋病(二)牙本质龋牙本质龋多由牙釉质龋进一步发展所致。牙本质龋具有以下特征:①牙本质含有机物较多,在龋损形成过程中,除无机晶体溶解外,还有较多有机物的分解破坏;②牙本质小管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牙本质龋可沿牙本质小管进展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