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专业教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唇 癌 (一)发病概况 唇癌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4﹕1。40岁以上患者约占90%;其中又近一半在60岁以上。唇癌好发于下唇,下唇与上唇之比约为9﹕1,国外可高达20﹕1。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二) 病 理 1. 病理类型 唇癌几乎100%为鳞状细胞癌,其中绝大多数分化良好。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2. 淋巴转移 唇癌的淋巴转移较少见,约为10%~20%。下唇癌向颏下、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上唇癌则向耳前、腮腺区、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极少数晚期唇癌也可发生远处转移。 下唇癌淋巴转移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三) 临 床 表 现 1. 唇部肿块: 病灶可表现为增殖、疣状外生型,也可表现为溃疡型。随病情的进展,可同时伴有增殖和溃疡,边缘外翻,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表面可有血痂或感染坏死。晚期病例可侵及全唇、颊部、唇肌、前庭沟,甚至侵犯颌骨。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2. 疼痛和出血:有感染时则有疼痛和出血。 3. 唾液外溢:下唇癌由于影响口唇的闭合功能,可伴严重的唾液外溢。 4. 颈淋巴结肿大:唇癌的转移率较其他口腔癌少见,且较迟发生。据统计,早期(I期)唇癌病例几乎无淋巴结转移,II 、III期转移率在70%左右;IV期病例则可高达88.6%。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唇癌的临床诊断比较容易,常规行活检即可予以证实,在不能明确的一些唇部慢性病变,应早期或定期活检,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如:乳头状瘤,角化棘皮瘤等)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口 腔 癌 云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 李宝忠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一 口腔肿瘤临床流行病学 (一) 流行特征 1.发病率(incidence)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1993年的调查,口腔癌的年发病率为4.6/10万。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教研室1999年的调查,口腔、唾液腺癌的发病率为男性1.9/10万,女性1.6/10万。不同国家和地区其癌瘤谱也很不一致。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2. 性别和年龄( sex and age) 口腔癌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但成年人好发。口腔癌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中位年龄为60岁左右。口腔癌好发于男性,但近年来,有女性明显增加的趋势。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3. 组织来源( histologic origin) 口腔恶性肿瘤以上皮源组织来源最多,特别是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4. 好发部位( primary sites) 西方国家,除唇癌外,口腔癌中以舌癌最多,口底癌居其次。 在我国60年代以牙龈癌最多,而在近年舌癌却跃居第一,牙龈癌退居其次(有的地区颊黏膜癌居第2位)。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5. 地区与种族差异(region and race) 地区差异 东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 种族差异 口腔癌在不同种族的发病率也有不同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and etiology) 1. 吸烟 口腔癌的发病与吸烟直接有关,其危险性与吸烟的时间和量成正比。吸烟人群口腔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吸烟同时嗜酒者,比单独吸烟或单独饮酒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增加2.5倍。口腔癌治愈后继续吸烟者,约有40%可发生第二原发癌,而治愈后戒烟者仅为 6%。非吸烟者治疗后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吸烟患者。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1点7分 吸烟习惯和方式与发病 咂嘴吸烟 硬腭和舌背癌 咀嚼生烟草 鼻烟壶癌 (颊

文档评论(0)

jess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