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直解》版本流传与学术成就.docx

《伤寒论直解》版本流传与学术成就.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直解》版本流传与学术成就 张仲景完成《伤寒论》后,人们离开了研究人员,他们的学术观点也是理性的。因此,他们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学术流派,影响较大。它被所有人所认可的只是肠道理论、经络理论和气化学理论。张锡驹的《伤寒论直解》就堪称气化学派的代表之作, 其初刻于清康熙五十一年 ( 1712年) , 题“汉张仲景著, 钱塘后学张令韶注解”。张氏以《素问·天元纪大论》的六经六气学说为依据阐述机体发病及病愈的机制, 且通释《伤寒论》, 理论体系完整, 并有利于临床实用。 《伤寒论直解》学术价值颇高, 影响面极广, 确如门径指南, 其用大焉! 本文试从作者生平、主要内容、 版本流传和学术成就4个方面作以简要阐述, 以飧同道。 1 《伤寒直解》的文献记载 张锡驹, 字令韶, 钱塘 ( 今属杭州) 人, 生于明崇祯十七年 ( 1644年) , 卒年不详, 为清初著名医家, 与著名医家高士宗 ( 著有《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为友, 《伤寒论直解》一书为其代表性著作。张氏早年即继承父亲研习医学, 后又师从清初名医张卿子 ( 著有 《张卿子伤寒论》) 学习岐黄之术。他在习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成无己对《伤寒论》注解的诸多不足, 于是对《伤寒论》进行重新注解, 名曰《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完成于康熙二十年前后, 然而因张氏唯恐自己学术不精而贻误后学, 故当时并未刊印, 直至康熙五十一年春才召集弟子门人重新予以参订, 方敢刊刻。此书以《素问·天元纪大论》之气化理论为依据阐释《伤寒论》全书, 对后世研究和运用《伤寒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是气化学派的代表作。 2 增《伤寒附余》所需问题六十卷 《伤寒论直解》在内容上仍以“平脉法”“辨脉法” 为首, 删去“伤寒例”, 并将“辨痓湿暍脉证”置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之后, 于《伤寒论》原文顺序略作调整, 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注解, 其内容除序言、凡例和目录外, 共编为六卷, 六卷之后, 增《伤寒附余》作为补充, 是张氏对临床中一些疑难或疑似问题的剖析。此六卷具体内容包括: 卷一为辨脉法计四十节, 平脉法计四十五节; 卷二为辨太阳病脉证计八十二节; 卷三为辨太阳病脉证计九十八节; 卷四为辨阳明病脉证计八十三节; 卷五为辨太阴病脉证计八节, 辨少阴病脉证计四十五节, 辨厥阴病脉证计五十四节; 卷六为辨霍乱病脉证计十一节,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计七节, 辨痓湿暍脉证计一十六节, 辨不可发汗脉证计六节, 辨可发汗脉证计六节, 辨发汗后病脉证计二节, 辨不可吐脉证具太阳篇中辨可吐脉证计五节, 辨不可下脉证计二十三节, 辨可下脉证计十一节。 正文六卷以《素问·天元纪大论》“六经六气学说”为依据, 运用气化学说来注解《伤寒论》, 理论上自成体系, 内容完整, 结构严谨, 说理透彻,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3 清康熙本衙藏本的版本 《伤寒论直解》完成于康熙二十年前后, 然而当时并未刊印, 直至康熙五十一年春张锡驹召集弟子门人重新予以参订之后刊行于世, 时至今日, 已三百余年, 诸多信息已经湮没。关于本书,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共记载了7种版本, 但辗转调研发现, 本书实际上仅有两个刻本, 一刻于清初, 一刻于清末。 《伤寒论直解》的现存版本中, 目前所见到的早期刻本为清康熙刻本“本衙藏板”、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 ( 1712年) 钱塘张氏三余堂刻本, 以及清初刻本。依据版本特征反复比对, 认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的3个版本实为同一版本, 但所见到的古籍实物质量有一定差异。而现藏于浙江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的清康熙刻本本衙藏板字迹最清、缺字最少, 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实用价值; 且该版本版式较为清晰, 内容完整, 品相较好, 属于祖本、足本。 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 1855年) 福州醉经阁刻本, 是现存比较多见的《伤寒论直解》版本, 全国20余处图书馆有藏,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天津中医药图书馆均可见到该书实物, 牌记署有“光绪乙酉春仲重刊于福州醉经阁”字样, 其后有左宗棠之序。 此本与清康熙刻本本衙藏板版本特征上差别较大, 且字迹清晰, 内容完整, 亦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实用价值。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 本书尚有馆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 ( 1759年) 抄本、清刻本 ( 现藏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和收藏于浙江中医药研究院的抄本3种版本, 经实地调研发现: 清刻本与康熙刻本本衙藏板相同, 而2种抄本俱查无此书。因此得出结论: 本书实际上只有2个版本, 一刻于清初康熙年间即清康熙刻本本衙藏板, 一刻于清末光绪年间即清光绪乙酉福州醉经阁刻本。 4 主要学术成就 4.1 治理“三”“治理气”以加大三上“少以更强”“三下”之气 以“六经六气学说”通释《伤寒论》。《伤寒论直解》通篇以《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