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 课件 765P.ppt

  1. 1、本文档共7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全套课件

(一)清基 将坝基表部的软弱土层、风化破碎岩体或浅部软弱夹层等清除掉,使坝基位于较完整新鲜的岩体或较致密坚实的土层之上。 原则: 根据坝基地质条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建筑物的规模与设计意图等,从安全与经济两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清基深度。过深会造成浪费,过浅则会影响安全。 技术要求: 对于混凝土高坝或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清基要求达到坚硬、新鲜、渗透性很小的基岩,并应挖成一定的反坡,以提高坝基的稳定性。 对于中等高度坝或低坝(混凝土坝),一般不必清到新鲜基岩,只要各项力学指标能满足抗滑稳定要求,有时只清至轻微风化带。如果岩石是坚硬的、只因裂隙切割使其力学性质降低,为避免清基过深,可采用其它加固措施来提高坝基的抗滑稳定性。 中小型土坝一般不要全部清基,除地基中存在有压缩性大、抗剪性能很低的软弱土层如淤泥、高塑性软黏土、流砂、腐植土等必须清除外,其它稳定性较好的砂砾层、密实黏土层等不必清除。 (二)岩体的局部或整体加固 1.固结灌浆 适用范围: 破碎的节理裂隙岩体、土体 技术要点: 根据地质特点设计; 在典型地段预先进行灌浆试验;以确定灌浆的施工工艺和参数; 灌浆孔一般布置成梅花形,孔距根据浆液扩散的有效范围确定,通常2~3m; 孔深根据加固岩体的要求确定,一般不大于15m。 2.锚固 适用范围 发育软弱滑移控制面的岩体 方法: 预应力钢缆或钢筋; 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柱。 技术要求: 穿过分离岩体达到稳定岩体内部一定深度。 3.断裂破碎带的槽、井、洞挖及回填处理 适用范围 倾角较大的断裂破碎带; 埋藏深度较大的软弱夹层。 方法: 将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破碎物质挖除,回填混凝土,提高稳定性和防渗能力。 不易彻底清除 具体方法类型: 槽形混凝土塞——沿断裂破碎带开挖倒梯形槽子,回填混凝土。 防沉井——沿主要软弱破碎带的走向,每隔一定间距开挖的一个一定断面的竖井,井多沿软弱带的倾向开挖到一定深度,回填混凝土。 防渗井——在坝上游面帷幕处,在断裂带上顺倾向开挖一竖井,回填混凝土,防止沿断裂带的渗流。 混凝土键——沿软弱夹层开挖平硐,其顶底切入坚硬岩层,回填混凝土。 4.桩基加固 适用范围 软土地基 种类 摩擦桩——桩身在软土中,利用桩身表面摩擦作用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周围土体上。 支承桩——下端直接支承于硬土或基岩上。 (三)防渗及排水措施 作用: 防渗漏 防渗透变形(管涌、流砂等) 减小坝基扬压力对大坝稳定的影响 手段: 帷幕灌浆 防渗墙及防渗铺盖 (三)防渗及排水措施 1.帷幕灌浆 在大坝靠近上游面地基中布置一排或几排密布的钻孔,在高压下将水泥浆等压入基岩裂隙或断裂破碎带中,形成一道不透水的幕墙。 技术要求: 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 深度应达到实际不透水层; 孔距视浆液有效扩散范围,一般2~3m; 排数一般1~3排,排距1~2m; 岩石坝基,为提高减压效果,可在帷幕后增设排水孔。 2.防渗墙及防渗铺盖 在砂砾层河床上修建土、石坝,如果基础下的不透水层埋深不大,可用混凝土防渗墙切穿透水层,使心墙、防渗墙与不透水层连接起来,达到防渗的目的。 当基础下的不透水层埋深很深时,可在土坝的上游设置黏土防渗铺盖,盖层厚度一般为水头的1/6~1/10。 (四)改变建筑物的结构,以适应地质条件 方法: 增大坝体 放缓边坡 加深齿墙(切段软弱层) 延长上游防冲板或护坦 预留沉陷缝 增大垂直荷载 消除不均匀沉降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二、土石渗透变形类型 三、土石渗透变形的产生条件 四、 渗透变形可能性判别 五、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渗透的水流对岩土产生作用力,当此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的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带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这种作用或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 渗透变形一般发生于无粘性土和粉土中。如“黄土喀斯特”现象、河流阶地上的“碟形洼地”和覆盖岩溶区的“土洞”等现象均属渗透变形。 常见的渗透变形问题:基坑开挖时的流沙现象、因矿山排水或抽取地下水在覆盖岩溶区产生的地面塌陷、土石坝坝基的渗透稳定性问题。渗透变形除在松散土体中发生外,还可在基岩的断裂破碎带和风化壳中发生。 渗透变形问题在坝工建设中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厚度很大的松散河流堆积层上仅适宜兴建土石坝,因而渗透稳定性问题是土石坝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据美国的有关资料,在破坏的土石坝中,有40%是坝基或坝体渗透变形造成的。我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1974年调查了33座坝身有缺陷的土石坝,其中属渗透变形的约占60%。 渗透变形也给地下巷道掘进和矿山作业带来很大的危害,同时影响到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二、土石渗透变形类型 1.管涌(潜蚀) 管涌(潜蚀)是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较普遍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档制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医学PPT制作等, 文档批量转化等,其他各类高校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