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pptVIP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鼠痘 鼠痘是由鼠痘病毒(Mouse Pox Virus)感染实验小鼠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暴发性流行,致死率较高,危害极大。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痘疹,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为特征,故又称为传染性脱脚病。 病原 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鼠痘病毒对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环境下60℃10分钟即可灭活。氧化剂、次氯酸盐和氯化锰能灭活病毒。0.2%甲醛可破坏病毒的传染性。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鼠和隐性带毒鼠,经皮肤病灶和粪尿向外排毒,污染周围环境。病毒可经皮肤伤口侵入机体,也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被感染的动物于10天左右皮肤损伤部位出现特征性病变。康复小鼠可通过粪便长期排毒,成为主要传染源。近年来,由于肿瘤的接种移植,可将鼠痘病毒直接接种给实验小鼠。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上分为三种病型。急性致死型:多见于初次发生此病的鼠群,常于4~12小时死亡 。病理变化可见肝坏死严重,脾、肠也可见到坏死灶。亚急性型~慢性经过型:可见典型的缺脚畸形症状,病理变化可见脾脏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炎性水肿、坏死 。无症状耐过型:动物外观健康无病变,但在小鼠体内有病毒增殖,成为带毒动物。 诊断 鼠痘可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血清学检验、病毒分离或在组织中检查病毒抗原等方法进行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认特征性坏死病变,发现 嗜酸性包涵体及电镜下见到痘病毒即可做出诊断。 防治 对鼠痘没有治疗办法。一旦鼠群被污染,容易发生持续性感染、隐性 感染,很难清除,所以将鼠群全部淘汰,污染的饲养室、器具及感染鼠接触 过的实验用具等均需用甲醛、次氯酸钠等灭菌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 学 习 内 容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 实验动物主要疫病及人兽共患传染病 实验动物防疫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 第一节 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 实验动物分类 定义 举例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CV) 是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染病病原的动物。 如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弓形虫等。 清洁级动物 (Clean animal,CL) 是指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和对科学研究干扰较大的病原的动物。 如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体外寄生虫等。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 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如绿脓杆菌等。 无菌动物 (Germ free animal,GF) 是指在动物体内无可检出一节生命体的动物。 无检出。 以上根据国标GB14922.1-2001,GB14922.2-2001 大鼠和小鼠无普通级,犬和猴无清洁级及无菌级。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 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 (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 1、影响实验结果。如仙台病毒感染引起小鼠肺鳞状化病变;小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 2、影响动物生产。如鼠痘、兔出血热病毒、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感染导致动物的大批死亡。 3、威胁人类健康。如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人致病或致死。 4、污染实验材料。如用于疫苗生产的原材料SPF鸡胚污染病毒,接种疫苗导致病原的扩散。 5、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掠夺宿主的营养; 2)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 3)对宿主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 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 5) 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二)监测意义 1、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档共43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 (三)监测方法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GB/T 14926.1-14926.64)和《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 18448.1~18448.10 )。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病原学检测为主,血清学检测为辅;但有些病原体也逐渐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如支原体、泰泽氏病原体、弓形体等。 病毒的常规定期检测以血清学为主,而疾病诊断则以病原学检测为主。 包括监测项目的选定、采样数量、检测频率、采样方法、病毒、细菌

文档评论(0)

hebinwei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