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青春的奉献与牺牲:《红烛》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2-2 青春的奉献与牺牲:《红烛》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春的奉献与牺牲 ——红 烛;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四、作品简介 五、创作背景 六、吟诵比拼 七、文本探究 八、烛话心声 九、寻找时代红烛 十、青春里的红烛 十一、随堂练习;一、导入;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2.了解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 3.能够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三、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 作者简介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 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新诗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闻一多简介;四、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五、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六、吟诵比拼;吟咏诵读;吟诵比拼 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 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 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 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 烧沸/世人的血——(“血”字拉长音)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语气坚定而有力)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七、文本探究; 本文以“红烛”为题,用红色的蜡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象征。 ;红 烛:赤子之心; 2.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3.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4.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任务二】分析语言,品味形象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九节。要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表交流分享。围绕下面几个主问题展开探讨:(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每组派1-2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 ①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 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③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 ④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 ①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