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染性腹泻培训》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文章主要介绍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1.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的定义和分类:-感染性腹泻: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2.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的分类及特点:-感染性腹泻:分为
感染性腹泻感染培训演示文稿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致病菌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终年散发,夏秋季多发,婴幼儿及青壮年发病率最高。近年研究显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谱发生了较大变化,病毒感染性腹泻约占50%。故在临床上如何判断其可能的病原菌、正确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等问题是临床医生须注意的。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传染病,根据疾病的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我国将感染性腹泻分为法定传染病的甲级、乙级和丙级。其中,霍乱为甲级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为乙级传染病;除上述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丙级传染病。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感染性腹泻的分类及特点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病原菌分类及致病特点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病原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致病机制有以下几种 常见细菌?? ?主要有两种机制: ① 细菌直接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浆渗出,甚至造成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产生腹痛,引起炎症性腹泻; ② 细菌产生的肠毒素通过活化肠黏膜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导致肠液分泌增加、吸收减少,引起分泌性腹泻和呕吐。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 肉毒杆菌?? ?其外毒素有嗜神经性,进入人体后到达运动神经突触和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导致肌肉麻痹甚至瘫痪。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 病毒?? ?其可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小肠吸收功能丧失、肠液渗透压改变,引起腹泻甚至呕吐。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临床表现 分泌性腹泻?? ?此类患者大便常呈稀便或稀水样便,>5次/日,严重者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患者多不伴发热,或少数出现发热;伴恶心、呕吐,伴或无腹痛;大便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细胞或白细胞。 炎症性腹泻?? ?此类患者大便多为黏液或脓血便,次数多但量不多;常伴发热、腹痛等症状;大便检查有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治疗 ? 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治疗须有所侧重,分泌性腹泻以补液治疗为主、病因治疗为辅;侵袭性腹泻除补液外,还须积极行病因治疗;病毒性腹泻大都呈自限性,无需抗菌药治疗。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补液?? ?补液是感染性腹泻的首要处理措施,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伴发热和腹泻量很大的患者,目前仍主张用口服补液盐(ORS)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ORS治疗重度腹泻伴脱水或即将脱水者,具体方案是:采用2%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配方包括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1000 L溶液),补液量应为排泄量的1.5倍,应少量多次给予,300~500 ml/h,4~6 h服完规定量。若使用枸橼酸钠2.9 g代替2%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则得到枸橼酸钠口服补液盐,其可直接作用于肠壁,增加对水、钠的吸收,有利于纠正酸中毒、减少排便量。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抗感染治疗? 在感染性腹泻中,病原学诊断非常困难且明显滞后,故抗感染治疗均为经验性治疗。因在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感染所占的比例较高,其有一定的自限性,使用抗生素无效,故抗感染治疗不作为首选。 对于有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症状者应经验性使用口服抗菌药,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对于严重细菌性腹泻伴呕吐者,应静脉给予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或第3代头孢菌素 。 对于出现低血压、脓毒性休克、麻痹性肠梗阻、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早给予第3、第4代头孢菌素治疗,且须立即行液体复苏以纠正休克 。 本文档共19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5点1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