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中医儿科学夜啼课件.pptx

本科十四五教材中医儿科学夜啼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夜啼 【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分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调护】【案例分析】【古籍选录】 夜啼是指婴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的一种病证。古代儿科医籍中又称为儿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四季均可发病。 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方式。如果因为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热或过冷等引起的啼哭,而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节冷暖后,啼哭即可停止,此时不属病态。本节主要论述婴儿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由于发热、口疮、腹痛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不属本病范围。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因素责之于孕母素体虚寒或孕母性情急躁,遗患于胎儿;后天因素包括腹部受寒,体内积热,暴受惊恐。病位主要在心、脾。病机为脾寒,寒则痛而啼;心热,热则烦而啼;惊恐,惊则神不安而啼。寒、热、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 1.脾寒气滞 由于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致小儿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寒伤中阳,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之脏,阴盛则脾寒愈甚,寒滞气机,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2.心经积热 若孕母脾气急躁,或平素恣食辛燥炙煿之物,或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出生后护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均令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由于心火过亢,阴不能制阳,故夜间不寐而啼哭不宁。彻夜啼哭之后,阳气耗损而日间精神不振,故白天入寐,夜间心火复亢,故入夜又啼。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3.惊恐伤神 心藏神而主惊,小儿神气怯弱,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常致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寐中惊惕,因惊而啼。总之,本病因寒、因热、因惊所致,病证属性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居多。 图6-1 夜啼病因病机示意图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有腹部受寒、护养过温、暴受惊恐等病史。 2.临床表现(1)多见于新生儿或婴儿,入夜啼哭,不得安睡,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2)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排除因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 3.体征 各项体征无异常发现。 4.辅助检查 各项检查无异常发现。 (二)鉴别诊断 生理性啼哭与病理性啼哭相鉴别 鉴别要点见表6-1。表6-1 生理性啼哭与病理性啼哭鉴别要点 【分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小儿夜啼的辨证,以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为主,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确认夜啼无原发性疾病者,方可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虚实寒热的辨别要以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兼症的属性来辨别。哭声微弱,时哭时止,四肢不温,便溏,面色白者属虚寒;哭声响亮,啼哭不止,身腹温暖,便秘,尿赤者属实热;惊惕不安,面色青灰,紧偎母怀,大便色青,面色时白时青者属惊啼。 (二)治疗原则 调整脏腑,安和脏气,调匀血脉,是夜啼的治疗原则。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安神;因惊恐伤神者,治以定惊宁神。 (三)分证论治 1.脾寒气滞证候:夜间啼哭,时哭时止,哭声低弱,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睡喜蜷卧,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证候分析:脾为至阴,受寒受冷后,寒凝气滞,气机不利,不通则痛,故啼哭不止;脾脏受寒,阳气不足,则哭声低弱,面色无华,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虚寒内盛,脾运失健,则睡喜蜷曲,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 辨证要点:睡喜蜷曲,哭声低弱,腹喜摩按,大便溏薄。治法:温脾散寒,理气止痛。主方:匀气散(《医宗金鉴》)合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常用药:炮姜、砂仁、陈皮、乌药、木香、白芍、桔梗、甘草。 加减:大便溏薄者,加党参、白术、茯苓;时有惊惕者,加蝉蜕、钩藤、龙骨;胎禀怯弱,哭声低弱,形体羸瘦者,酌用附子理中汤温补元阳。 2.心经积热证候:夜间啼哭,见灯火尤甚,哭声响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滞。证候分析:本证因心有积热,上扰神明所致。心属火而忌热,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火热更甚,心神被扰,故哭声较响,见灯尤甚,烦躁不安;心火内蕴,则面赤唇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滞。辨证要点:哭声响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 治法:清心导赤,泻火除烦。主方:导赤散(《医宗金鉴》)加减。常用药:地黄、淡竹叶、通草、甘草梢、黄连、灯心草。加减:热盛烦躁,腹胀便秘者,加栀子、大黄;乳食积滞,腹部胀满者,加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3.暴受惊恐证候:夜间突然啼哭,哭声尖锐,如见异物,表情恐惧,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时作惊惕,指纹青紫。证候分析:小儿神气怯弱,若胎禀不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