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中医儿科学猩红热课件.pptx

本科十四五教材中医儿科学猩红热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猩红热 【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分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调护】【案例分析】【古籍选录】 猩红热是感受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蜕皮为特征。属于中医学温病范围,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称为“疫痧”“疫疹”,又因咽喉肿痛腐烂,皮疹颜色猩红,赤若涂丹、疹点细小如沙,故又称“烂喉痧”“烂喉丹痧”。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3~7岁儿童发病率较高。一般预后较好,少数病例可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等病证。西医学称本病为猩红热,病原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病因病机】 猩红热的病因为感受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邪。病机为邪侵肺胃,毒炽气营,上蒸咽喉,外透肌肤,内迫营血,疹后可致肺胃阴伤。病程中可见心悸、痹证、水肿等证候。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胃,可累及心肝肾。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邪从口鼻而入,初起邪郁肌表,而见恶寒发热等肺卫表证。继而邪毒入里,蕴于肺胃,热毒炽盛,内外充斥,故见壮热、口渴等症;邪毒上熏咽喉则咽喉糜烂、红肿疼痛,甚则热毒灼伤肌膜致咽喉溃烂白腐;邪毒循经外泄则肌肤透发痧疹,色红如丹。 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患者由于热毒炽盛,可及他脏。若伤于心络,耗损气阴,心失所养,则见心悸;余邪热毒流注筋骨关节可发生痹证;邪热弥漫三焦,水液输化通调失职,外溢肌肤,可发生水肿。 图8-4 猩红热病因病机示意图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流行季节,易感儿童,有猩红热接触史。 2.临床表现 (1)疹前期(2)出疹期(3)恢复期 (1)疹前期 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可达2天。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咽痛,吞咽时加剧。伴头痛,恶心,呕吐,厌食,烦躁不安等症。咽及扁桃体有脓性渗出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称为“黏膜内疹”,每先于皮疹出现。舌苔白,舌尖和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也呈白色,称为“白草莓舌”。 (2)出疹期 多在发热24小时内出疹,皮疹最早见于耳后、颈部、上胸部、腋下,然后迅速由上而下波及全身。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红色细小丘疹,呈鸡皮样,抚摸时似砂纸感,压之退色。皮疹密集,疹间皮肤红晕,偶可见正常皮肤,用手指按压皮疹,皮疹色退,暂呈苍白,10余秒后恢复原状,称“贫血性皮肤划痕”。 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状排列,可夹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起病4~5天时,白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红草莓舌”。面部潮红,无皮疹分布,口唇周围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3)恢复期 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消退,体温逐渐下降,一般情况好转。皮疹消退后1周,开始按出疹先后蜕皮,先从面部糠屑样蜕皮,渐及躯干,最后四肢,重证可见大片状蜕皮,以指趾间最明显。约2周蜕尽,蜕皮后无色素沉着。 3.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核左移。猩红热恢复期可见嗜酸性细胞增多。(2)细胞学检查 咽拭子、脓液培养可分离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二)鉴别诊断 表8-1麻疹与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鉴别要点 表8-1麻疹与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鉴别要点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1.辨卫气营血 可根据病期和症状辨识。疾病早期以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痧疹隐现为主症,为邪在卫气;出疹期以壮热口渴,咽喉糜烂白腐,皮疹猩红如丹或紫暗如斑,舌光红为主症,为邪在气营;病之后期,以口渴唇燥,皮肤脱屑,舌红少津为主症,为疹后阴伤证。 2.辨轻证重证、常证变证 可根据皮疹颜色分布及伴随症状辨识。疹色鲜红,分布均匀,疹点外达,发热有汗者为轻证、常证;若疹隐不透,壮热无汗,伴有神昏、烂喉气秽者为重;若疹虽透,色紫暗夹有瘀点,伴神昏谵语者,为变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热解毒利咽为治疗原则。若发生心悸、痹证、水肿等病证,则参照有关病证辨证治疗。 (三)分证论治 1.邪侵肺卫证候: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常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证候分析:邪毒自口鼻而入,蕴于肺胃,郁于肌表,则发热、头痛畏寒;邪毒攻喉,故咽喉红肿疼痛;毒邪外泄,发于肌肤则皮肤潮红,痧疹隐现。本证见于起病之初,为时较短,很快时邪入内,转为毒炽气营证。辨证要点:发热,咽喉红肿疼痛,皮肤潮红,痧疹隐现。 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芦根、葛根、牛蒡子、射干、甘草、荆芥、浮萍、淡豆豉、僵蚕、蝉蜕。 加减:乳蛾肿烂者,加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浙贝母、夏枯草、紫花地丁。 2.毒炽气营证候: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