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含解析).docxVIP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主题训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吕氏春秋·观表》说“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为人者,皆有欲望,积极合理的欲求,比如求知欲、成长欲、事业欲等,是人生进取之基、成功之梯、动力之源;而贪婪非分的欲望,则使人私心膨胀、道德沦丧、人格缺失。《庄子·逍遥游》中有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在欲望面前保持戒惧、知足知止,才能心清如水、正道直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 第四十六章》) 材料二: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 (三国魏 王弼) 材料三: 知足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人们也常说“知足者常乐”。然而,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人类不满足烽火狼烟、飞鸽传书的通信方式,于是发明了电报电话;不满足只听到声音的状态,于是发明了视频通话;不满足简单看见平面的、已有的影像,于是发展出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个人与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5)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先秦诸子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校将组织以“学习传统文化,让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 “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引用了《吕氏春秋·观表》中“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一句,意为欲望没有限度的人,心也是没有限度的。一旦人的心没有限度,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也就难以预料了。这句话指出了放纵欲望的危害,启示我们应注重修心养性,让欲望有限度,这样才能使做人有底线、做事有分寸,不至于落入欲望的深渊。同时,材料也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句子,意思是小鸟在树上,只不过占一树枝;鼹鼠喝河水,也不过喝满肚子。用来比喻所需有限,很容易满足。这启示我们人生真正需要的不过是一块栖息之地,不过是满足生活所需。只有懂得满足,知足常乐,方能轻装上阵,诗意栖居。 材料围绕着“欲望”展开,指出了放纵欲望的危害,也指明了保持积极合理的欲求,知足知止的重要性。从而启示我们,要辩证看待“欲望”,既不能没有欲望,无欲无求,也不能欲壑难填,陷入深渊。而是应在欲望面前保持戒惧,保持正确适度的的欲望与追求,从而行稳人生之路。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欲望的内涵,欲望的利弊,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如何正确处理人的欲望以达成功之境”时,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如保持积极的欲望,砥砺前行;控制无度的欲望、免受其害;知止知足,诗意栖居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庄子“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的名言,论证深陷欲海,贪婪无度,终将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也可以将欲壑难平的危害与知足常乐的好处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严谨。 在论据的使用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可以引用蔡崇达“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以及蔡康永“没有欲望,恐怕只能变得乏味,而不是得到智慧。”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辩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