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师版.docx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教师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 《仁者爱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1.请解释孔子“忠”的含义。材料中又是如何表述的?用一句原文概括。(2分) “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材料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的最基本途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1分)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14?17) 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1.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看不起他。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2.在孔子看来,管仲辅助桓公用和平的手段统一天下,是大信;而孟子认为管仲辅助齐桓公行霸道却不知王道。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2) 1.(1) (2)两则材料中都表现出孔子“仁”道的什么特点? 爱人、恭敬。 2.谈谈你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种仁道精神的看法。 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敬是出于爱心的,仁者爱人,爱与敬既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仁的核心内容。与人交往,我们提倡发自内心的爱与敬;管理和领导百姓,我们更提倡爱护和尊重百姓,真诚地为人民服务。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高考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 (2)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1.(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