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doc

高中地理湘教版: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德外国语学校授课教案 课 题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危害。 区域认知:了解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能够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或实地调查身边的环境状况。 教学重点 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区域性或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解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教学方法 五段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授课思路 践行“人本·互助课堂”,通过灵活运用“五段教学法”,改良合作学习小组,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等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全面把握基础知识同时,适度拓展,形成相关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题探究】 距离南美大陆 3 700 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 165 平方千米。2012 年,岛上居民 5 761 人。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考古研究,为我们勾画出复活节岛兴衰的图景。公元 4 世纪,岛上开始有人居住。公元 8 世纪,岛上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不足,资源紧缺,人们大量砍伐棕榈树,建造独木舟下海捕鱼。各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冲突频发。公元 12 世纪,岛上人口达到顶峰。各部落推行首领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砍伐树木用来运输石像,也作为薪柴。15 世纪末,岛上森林损失殆尽,居民垦荒种植谷物,但仍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公元 17世纪,岛上人口衰减至顶峰时的 1/5,而且部落争端连续不断。20 世纪初,岛上的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劣,土著居民所剩不多。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 一、环境概述 1、概念: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特别提醒]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以人类为中心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环境要素。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自然资源,从而引起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2、分类:(按成因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等。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人类在过量排放污染物,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如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二、环境污染 1、水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2、大气污染: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 3、固体废物污染: (1)分类: (2)危害:通过多种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占用大量土地。 (3)防治: 4、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 ②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③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④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环境。 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生态破坏   1、概念: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2、主要表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 3、土地退化: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