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病变的影像诊疗和鉴别课件.pptxVIP

咽旁间隙病变的影像诊疗和鉴别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观察图像 2 3 请大家分析诊断! 问题1 肿瘤源于下列哪个间隙? A.腮腺间隙 B.咀嚼肌间隙 C.颈动脉鞘间隙 D.咽旁间隙 4 问题2 根据以上临床、影像资料,该病例 最可能的诊断是哪一项? A.神经鞘瘤 B.多形性腺瘤 C.腺样囊性癌 D.孤立性纤维瘤 E.咽旁血管瘤 5 手术所见:右侧咽侧壁可见类圆形肿物隆起,大小 约2cm*2cm,表面光滑。 沿肿物隆起部最高处横行切 开口腔软腭部粘膜及粘膜下组织,肿块上极与周围 组织局部粘连,钝性分离肿物并完整取出。 6 7 咽旁间隙: 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 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咽旁间隙基础解剖 8 咽旁间隙基础解剖 9 10 定位? 11 头颈部肿瘤0.5%,良性居多( 80% ) 多形性腺瘤 神经源性肿瘤 其它良性腺瘤、脂肪瘤、鳃裂囊肿、纤维瘤、平 滑肌瘤、淋巴管瘤、脑膜瘤、畸胎瘤和表皮囊肿 等 恶性:淋巴瘤、腺样囊性癌等。 咽旁间隙肿瘤 12 •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变部位隐匿,早期常无症 状,多数肿瘤较大(> 3cm)时才就诊。 • 临床常表现为咽部不适、吞咽不畅、耳鸣耳闷或 颈部肿块等,肿瘤大者可引起打鼾、呼吸困难、 说话不清和张口困难等表现,亦可压迫或侵犯后 组颅神经引起声嘶、吞咽呛咳、声带麻痹、伸舌 偏移和HORNER综合症等症状,原发于腮腺的恶性 肿瘤易引起面瘫。 咽旁肿瘤临床表现 13 u多形性腺瘤是咽旁间隙最常见的肿瘤,多形性腺 瘤病理上由多种组织构成,且常含有粘液成份, 伴大小不等的囊性灶。 u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包膜完整,肿块较大时常合 并伴大小不等的囊性灶,约10%可以恶变。 uCT多呈软组织密度, MRIT1WI呈等低信号、 T2WI 较高信号,轻度强化并伴延迟强化。 咽旁多形性腺瘤 14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 女, 43岁,多形性腺瘤 15 • 神经鞘瘤 • 神经纤维瘤 • 副神经节瘤 咽旁神经源性肿瘤 16 1.神经鞘瘤 • 咽旁间隙次常见的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 良性肿瘤,多数起自于迷走和交感神经。 • 神经鞘膜瘤组织学上由Antoni A 和 Antoni B 区组 成,前者为致密的长纺锤形细胞组成,后者富含 粘液成份,故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实质区和囊性区 相间组成。 鉴别诊断 17 1.神经鞘瘤 • 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对比肌肉为稍 低密度,边缘清楚,包膜完整,肿瘤较大 时常伴囊变、坏死。 T1WI呈类似肌肉的等 T1信号,稍长T2信号,增强实性部分轻度 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鉴别诊断 18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鉴别 • 影像学表现------腺瘤延迟强化 • 部位 • 对咽旁间隙影响 • 颈动脉鞘区血管推移情况 • 与二腹肌后腹的关系 19 鉴别诊断 20 21 2.腮腺腺淋巴瘤 • 男女约5:1 ,45-75岁多见,与免疫功能减退、 吸烟、 EB病毒感染有关。 • 腮腺浅叶后下极多见,直径一般3cm,可单侧 多发, 15-20%可双侧出现,肿块可有消长史。 • 腮腺内类圆形肿块, CT值0-20Hu ,多数为囊性, 增强后早期实性部分轻中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有血管包饶及贴边的特点。 鉴别诊断 22 23 3.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 临床上女性较多见,好发年龄50-60岁。 • 单发,腮腺浅叶好发,结节一般3cm,易出现 囊变。 • MR上多表现长T1混杂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短 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延迟期病变持续 强化, “快进慢出”。 鉴别诊断 24 25 鉴别诊断 4.腮腺肌上皮瘤 • 一类少见的涎腺肿瘤, 50%发生于腮腺。几乎完全 由肌上皮细胞组成,有潜在恶性,有术后复发倾向。 • 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40~ 50岁年龄段。 • 腮腺区类圆形肿块,如浸润生长形态不规则,病灶 大多包膜完整,增强呈轻度- 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26 鉴别诊断 27 5.孤立性纤维瘤 • 少见的间叶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可发生于全 身各部位,头颈部相对少见,发生在咽旁间隙者 罕见。 • CT稍低密度孤立性肿块,边界清楚,少有出血、 坏死囊变。 MRI呈稍长T1信号, T2WI信号不均, 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增强后渐进性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28 鉴别诊断 5.腺样囊性癌 • 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多见 40~60 岁,依据生长方式分为假包膜型、弥漫型。 • 腺样囊性癌具有嗜神经特性,局部浸润极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43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