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与北秀、南顿北渐之争.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秀与北秀、南顿北渐之争 南能北秀和南顿北逐渐总结了五祖洪纳尔学派的两种主要概括。然而,南、北、丁和渐的判断似乎是慧能和神秀之间矛盾和对立的表现和依据。矛盾和反对的最强烈表现是,神秀在紧随其后的五口井中杀死了慧能,这在以前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近年来不少论者对两人的所谓矛盾或对立提出了怀疑, 在探究两人关系时渐趋理性。 五祖在密授衣钵予慧能后云:“自古佛佛惟传本体, 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 止汝勿传。若传此衣, 命如悬丝。汝须速去, 恐人害汝”1。于是, 六祖辞别五祖夜遁岭南。据《坛经》及相关裨籍, 确实“逐后数百人来, 欲夺衣钵”。并有陈惠明在大庾岭追上慧能。“慧能后至曹溪, 又被恶人寻逐。”无奈, 慧能便遵五祖“逢怀则止, 遇会则藏”之嘱, 在今怀集、四会一带隐匿十五、六载。至六祖在曹溪宝林弘法、声名远播之时, 仍有张行昌之流者夜潜六祖禅房欲戮六祖之行为。 慧能密接衣钵成为第六代祖师后为何逃匿?何人追杀慧能?成了禅宗史上的一大公案。有论者认为, 慧能乃流人之后, 以这样的身份而成为祖师是为官府所不容, 故其逃匿主要是为了躲避官差的追捕。这种推断有一定的道理, 然无文献史料的支持。于是, 不少人便从南北两宗的分野来诠释, 得出追杀慧能者乃北宗之信徒、幕后主脑即神秀之论断。从而, 南顿北渐、南能北秀是对立的。 窃以为, 北宗信徒追杀六祖慧能此言不虚, 而认定神秀为幕后主脑则不实。因而有必要对慧能与神秀的关系作一梳理。 《六祖坛经》中之顿与渐、南与北并非对立关系 《六祖坛经》是六祖慧能佛禅理论和思想的集大成者, 透过《坛经》, 六祖慧能的顿渐观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首先, 慧能是从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人的慧根的角度来回答顿渐的问题。宗宝本《坛经·顿渐品》云:“时, 祖师居曹溪宝林, 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 于时两宗盛化, 人皆称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 而学者莫知宗趣”。于是南北两宗始以顿渐为标识, 然人们并未知南与北、顿与渐的“宗趣”何在。六祖慧能正是针对人们“莫知宗趣”而解释顿渐问题的: 何以渐顿?法即一种, 见有迟疾, 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法无顿渐, 人有利钝, 故名顿渐。 法无顿渐, 人有利钝, 迷即渐契, 悟人顿修。 教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2 这里很清楚, 在慧能看来, 佛法本身并没有顿与渐的分别和差异, 所谓顿与渐是就人的见解和智慧而言的, 即智商高、慧根好的人对佛法的契悟必定快, 对佛法的契悟快就是顿, 反之就是渐。简要地可作这样的相应概括:利—疾—顿;钝—迟—渐。 其次, 顿渐因人而异。慧能认为:“一切经书, 因人说有, 缘在人中有智有愚”2。既然顿渐是就人的慧根之利钝、智愚而言, 那么就要依人的慧根差异来采用顿或渐了, 从这一意义上说, 顿与渐又成了教人的方法或途径, 根利者施之以顿, 根钝者教之以渐。所以, 当与神秀的弟子志诚讨论戒定慧问题时, 慧能就直截了当地说:“汝师戒定慧, 劝小根智人, 吾戒定慧, 劝大根智人”。即是说慧能的戒定慧的对象是上乘慧根者, 而神秀的戒定慧对的是下根之人, 也是因人而异的施教法则。 第三, 南北的称谓也是就不同地区的人而言的。时下学人之论南北, 显然是指慧能之南宗和祖秀之北宗, 经过千百年历史的嬗替变迁, 这种南北所指应当是无异议的。然在六祖慧能和神秀在世时, 尤其是南北初现之时, 南与北的称谓并不是就法、教的意旨而确指顿与渐。我们看看《六祖坛经》对此是怎样解释的:慧能在初见五祖并回答五祖岭南人无佛性的问题时说:“人虽有南北, 佛性无南北”。“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法即一宗, 人有南北, 因此便立南北”。这里很明显, 法本来就只有一宗, 并无所谓南宗和北宗, 之所以有南北之称谓, 是因为在居住地域上有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而已。对此, 宗密说得很好:“南宗者, 即曹溪能大师, ……后以神秀于北地大弘渐教, 对之故称南宗”3。 第四, 慧能并非只有顿而无渐, 神秀也并非只有渐而无顿, 而是顿渐互渗, 只不过有所侧重而已。董群先生的阐述很有道理:“所谓的渐修顿悟、顿悟渐修、顿修渐悟、渐修渐悟, 都是就人而说的。南宗中以南顿北渐概括南北宗的不同特点, 所言顿渐, 按宗密的分类, 准确地说, 是以南宗之顿悟对北宗之渐修。慧能讲无修顿悟, 悟后无修, 所以只突出一个‘顿’字。神秀被认为是讲渐修渐悟的, 因而突出一个‘渐’字, 其实宗密又将其列入渐修顿悟一类。因此简单化的概括并不一定能揭示双方禅法的全面性特征”4。 神秀、慧能同为五祖弘忍之得意弟子, 弘忍圆寂前曾说:“如我一生, 教人无数, 后传吾道者, 只可十耳。我与神秀论《楞伽经》, 玄理通快, 必多利益。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 兼有文性。华州慧藏、随州玄约, 忆不见之。嵩山老安, 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慧能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