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船图》中的漆在中国古船中的保护与应用.docxVIP

《唐船图》中的漆在中国古船中的保护与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船图》中的漆在中国古船中的保护与应用 这是中国祖先发现和发明的天然保护涂料。用油漆刷住装置的表面,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受到国际高度赞扬,被称为“中国漆”。西方世界在17世纪之前未曾见过漆器的踪影, 漆器代表着古老的东方文化, 从中国大陆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 后来中国漆器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商船运输到西方。从浙江省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独木舟以来, 中国古船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独木舟时代。跨湖桥遗址还出土漆弓等漆器, 可见华夏先民刳制独木舟, 使用漆器至少已有8000年的历史, 中国古船与漆紧密相连, 漆在中国古船中主要具备三种作用: 一是保护作用:用漆均匀地涂刷在船材的表面, 保护船材, 使船材得以长久地使用。 二是美化作用:中国古船的外表经过漆处理后, 其中用漆调色, 使船外表色彩斑斓、光滑细腻, 增加了中国古船的美观。 三是粘合作用:漆的粘合性强, 许多需要粘合的材料都用漆来粘合。 曾有外国学者评价中华民族最善于使用天然材料, 能够将天然材料发挥到极致。漆就是华夏先民从天然材料中发明使用, 并发展成为一门独到的技艺, 并向海外传播发展, 成为东方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代表性———漆作艺术。中国古船经过髹漆装饰, 五彩缤纷, 图案丰富, 闻名海外, 本文试将漆与中国古船的运用与发展进行探析。 1 国外漆弓的出土状况 漆, 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 是割开漆树树皮, 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 经加工而成的涂料。漆树是亚洲特有的树种, 漆树成长漫长, 从栽种到成长8至10年后, 树高10几米, 直径25厘米以上时, 才能采取漆汁。我国的主要产区有:四川、陕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山西、甘肃等省。漆, 可以直接涂饰物件, 形成的漆膜坚硬、耐水、耐潮、耐油和耐有机溶剂, 绝缘性好, 且富有光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器的国家,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即有八千年前的漆器出土, 如2002年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 出土了桑木制漆弓。据吴健先生研究, 漆弓的制作具体为2002年出土的标本T0512 (9) A:17的一张弓, 弓残长121厘米, 弓栿完整, 截面扁圆, 最宽处约3.3厘米, 厚2.2厘米, 两端略细, 由桑木边材削制。据日本有关专家研究发现, 此件标本的表面残留系生漆涂抹而成,这是迄今世界上保留下来最早的漆器之一。从迄今考古发现看, 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8000年前漆弓, 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7000年前红漆木碗。河姆渡遗址不仅用漆, 还将朱砂添加到漆中, 制成朱漆木碗, 由此可见浙江是华夏先民最早使用漆器的地区。 2 跨湖桥原始居民所使用的鼓励物 2002年, 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一艘独木舟, 独木舟残长5.6米, 最宽0.52米, 厚2.5厘米左右, 深15厘米,由一颗马尾松圆材先用火烤, 后用石器加工而成。经热释光测定, 据今有8000年的历史。引人注意的是, 在距独木舟2.3米处的舟底, 有一个树疤, 原疤结处脱落, 舟底出现了窟窿, 自然不能使用了。跨湖桥原始居民只好选用其他阔叶树树材, 进行加工修补。修补工艺是在该圆形窟窿处制作同一圆形木材堵上, 修补处直径长15厘米, 宽11.5厘米, 修补的自然合缝。 据推测在独木舟的舟底疤结脱落处, 后补的木材是使用漆进行粘接, 并经过了长期使用。之所以说舟底修补是使用了漆作为粘接, 是因为在跨湖桥遗址还发现了其他旁证。在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多个破损的陶器, 经过用漆修补, 跨湖桥原始先民用漆修补陶器残片的方法, 是使用漆特有的粘连性, 修补粘连常用物体。既然能够用漆粘接陶器残片, 自然而然地也会用漆粘接独木舟的舟底。此外还有人证, 跨湖桥遗址发掘领队蒋乐平研究员在独木舟舟底修补处, 曾手持圆形木材, 看见其圆边涂有黑色生漆, 用以粘接独木舟舟底。可以说跨湖桥独木舟舟底修复技术, 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古船修复技术, 推测跨湖桥先民们是用漆来修复8000年前的独木舟舟底。 3 生漆加工方法 漆从漆树上采集后, 用容器盛装, 生漆需要进行加工, 具体有滤漆、熬漆等工艺。 3.1 双盘拉紧、刮灰 将白布放在陶罐上, 在上面倒入生漆, 两人共同操作, 每人用两根小棍, 收拢后将布绞紧, 在绞的时候再将布拉紧, 这时白布外会粘有漆, 一人用刮刀将漆刮净。然后打开布, 再绞, 多次绞过后, 漆就过滤好了, 裹在布里的是漆树皮等残渣。 3.2 漆的压浆搅拌 过滤后的生漆中, 水分较多, 要得到好漆, 还要将滤好的漆倒入铁锅熬制, 火不能太大, 最好用文火, 熬漆时要用木棍在铁锅中不停地搅拌, 直到熬出大部分水分。 4 赛船为漆、贵其速进 据《旧唐书·杜亚传》记载, 在唐朝贞元年间 (公元785-805年) , 杜亚任扬州长史兼御史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