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 17 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ancient city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认识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了解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与作用。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到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的特点、作用与不足。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价值,形成对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1.重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基层管理组织的功能和特点 2.难点: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内容和评价 时空坐标新课导入古代中国政府是如何掌握人口情况的呢?户籍制度含义: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核心:对人口的占有与支配)一、自学检测·必备知识(10分钟)1.对照优化探究第123页,勾画课本前两部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2.合上课本,尝试完成优化探究第123页基础知识填空一和二。(要求: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红笔修正,检验自学成果。)二、要点问题·互动探究【要点问题】1.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历程2.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3.梳理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和发展历程主题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朝代户籍制度 战国秦国: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 分类:百姓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西汉 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东汉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为户籍相伍”(将民户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编著在册,使其相保,以便政府管理和征派徭役。)朝代户籍制度 西晋 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 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那、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南朝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说一说:东晋户籍制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原因:(1)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主阶级的依附阶层。(3)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朝代户籍制度 隋朝 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材料一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隋书·食货志》材料二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从中检查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即为“大索貌阅”……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数44.3万,新附人口164万。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朝代户籍制度 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意义: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增加了财政收入。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带有民族压迫色彩)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清朝①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由于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②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③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思考: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政府管理户籍的目的原因:(1)经济: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统治者通过户籍制度来限制农民的迁徙,稳定农业生产;②征收赋税、徭役、兵役的需要。(2)政治: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②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响。(3)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主题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历代基层组织发展历程: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2、历代社会治理发展历程:互相监督清朝保甲制度:①推行保甲制,既可以清查户口,又可维护社会治安,一举多得;②通过保、甲两级建制实现皇权专制对乡里社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