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情法理 2023年1月27日石家庄男子酒驾遇查,遭萌娃“举报”:警察,我爸爸喝酒啦!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灋,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说文》“禮”本指祭神,演变为等级制度,引申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法律教化指政教风化,对社会和个人的约束力时相对软性的,强调到的感召与自律,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订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着眼于教育与引导强调道德感召与自律,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两者相辅相成软硬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具有强制约束力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法律教化指政教风化,对社会和个人的约束力时相对软性的,强调到的感召与自律,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订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着眼于教育与引导强调道德感召与自律,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两者相辅相成软硬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具有强制约束力概念解析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的法治,是君主用以统治臣民,强化专制王权的方式和手段。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法律与教化:中国社会治理的两种方案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华法系与儒家礼教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英美、大陆法系与宗教伦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时空坐标法律与教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礼法结合成文法礼法结合引经注律秦律律令儒家化乡律合流宋 元 明 清汉朝魏晋唐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德治与法治之争法律儒家化礼法之争礼法结合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学习聚焦:儒家的德治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但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符合战国时期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一)夏商西周——德治与法治的起源1、德治思想的渊源体现统治者的自我约束(1)夏商:(2)西周: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人殉”制)。(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2)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性。 (含义)“敬天保民”是西周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其认为“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取而代之,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材料1、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实行“人殉”制。材料2: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材料3:《尚书》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诰,每篇都说到如何治民。其中《无逸篇》说治民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怀保小民,惠(加惠于)鲜(穷人)鳏寡”;《立政篇》说“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重农与慎狱尤为封建政治的重要纲领。……要永命必须保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评价:①根本目的是维护西周统治秩序。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③对统治者有一定制约作用;④关注人民群体,有一定进步性;是德治思想的渊源。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汤刑》《九刑》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一)夏商西周——德治与法治的起源2、法治思想的渊源:夏朝《禹刑》,商朝《汤刑》,周朝《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由贵族掌控,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材料: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习惯法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法治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叔向德治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二)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1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