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业文化 教案全套 专题1--9 商史---商礼.docx

中华商业文化 教案全套 专题1--9 商史---商礼.doc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商史 教案 课程名称 中华商业文化 教学对象 大一学生 学习任务 掌握商文化的发展历史 授课时长 8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我国历代商业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分析我国商业发展的规律, 培养学生对商业历史要素的分析、判断能力,形成商业认知观和价值标 准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商业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2. 了解货币发展历程和呈现形态; 3.掌握中国古代商品的主要种类和特征。 技能目标 1.能够分析我国商业发展、货币演变、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 2.能够形成对我国商业文化的基本认知和商文化的符号识别。 素质目标 1.形成商业认知观和价值标准; 2.增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商业发展的历史、商品发展的历史、货币发展的历史, 详细阐述其发展脉络和突出的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商业文化的形成与影响,如何推进各阶段历史的发展, 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带来哪些影响,结合史实案例讲授。 学情分析 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均存在着差异。 大多是“00后”的学生,共同的特点是比较个性独立,愿意尝试并接受 新鲜事物,很早接触网络,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做分享。学生对商文化和 商务技能的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 教学方法 1. 问题导入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4.微课、视频等多媒体视频辅助法。 信息化教学 资源 1.PPT演示课件; 2. 《中华商业文化》课程智慧树平台在线开放课: /courseHome/1000008729#teachTeam 3.移动学校"知到"APP。 教学过程 第 一 次课: 商业发展历史 APP签到 一 、导入。 让学生看一段有关长安视频。 提问:视频中表现了哪些唐朝时期的特点历史元素? 引出商业的主题,勾起学生对商业历史的兴趣。 分别讲述: 1.原始社会时期的商业 (1)剩余产品 →偶然性交换 →经常性交换 (2)第一次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剩余产品 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商品生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商业 (1)夏朝时,海贝成为通行货币 (2)商朝时,出现铜贝和交易场所"市" (3)西周时,商业被列为"九职"之一 (4)春秋战国时,私营商业迅速发展,出现繁荣城市、金属货币, "抑商"思想 3.秦汉隋唐时期的商业: (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经济繁荣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退步,出现农奴化的田庄经济,贱商严重 (3)隋唐五代时期,商业复苏,走向繁荣 4.宋元明清时期的商业 (1)宋:中国商品经济的第二个高峰期:商品丰富、集市专业、城 市繁荣、金融发展、海贸发达、纸币出现 (2)元:交通运输业和驿站制度发达、沿海城市商业繁荣、人口贸 易成规模 (3)明:中国商品经济的第三个高峰期:交通便利、商业分工细化、 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清:康乾盛世出现、人口激增、赋税和地租货币化、资本主义 萌芽再现,嘉道年间夏然而止 以上内容讲师讲授时采用案例法,每个时期的商业发展对应相关的 朝代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讨 论 :近代时期的商业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民国时期,商业发展曲折前进 2.计划经济时代,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 3.市场经济时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视频。 融入课程思政,商业发展对国家强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 民族自豪感。 作 业 :观看"智慧树"平台的在线课视频资源,自学货币的发展历 史 。 第二次课程 货币发展的历史 APP签到 提问:对于古代货币的认知时什么? 中国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数字货币的发展过程。 1.实物货币 (1)起源于夏 (2)鼎盛于商周 展示货币图片。 《盐铁论》提过:"夏后氏以玄贝。"夏代已有了石贝和骨贝,这是 仿照自然物货币海贝,并涂以黑色制成,称为"玄贝",商代早期采用蚌 壳、兽骨等仿制货币,并用朱漆书画,称"聿贝"。甲骨文中许多与商业 有关的字,如买卖(買賣)、贮、货、财、贷等,都从"贝"字,说明商 代货币的广泛使用以及商人买卖获得、积累财富等已成为普遍现象。商 代的贝以"朋"为单位, 一朋是串起来的10个贝。 2.金属货币 (1)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 也都自铸货币。刀币流通于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蚁鼻钱流通于楚 国,模仿的是天然贝的形状;布币也称铲币,原是一种农具,流行于秦、 燕、魏、韩境内;圜钱亦称环钱,是一种圆形有孔的铜铸币,铸行圜钱 的主要是秦国。圜钱的铸币形式,可能是由纺织工具纺轮或石环演变发 展而来的。圜钱最初的形式是圆形圆孔,后来才发展为圆形方孔,圆形 方孔的形制,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相吻合。客观地说,圜钱 具有刀币、布币及其他形制货币

文档评论(0)

159****7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