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考试题 .pdf

交通工程学考试题 .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2008-2009 学年第2 学期 出题教师:白雁 班 级:交通运输领域07-08 工程硕士 考试时间:2009 年8 月1 日 题号 1 2 3 4 5 6 得 分 阅卷人 1、简述流动车观测交通量的基本方法。 2、画出速度-密度、交通流量-密度和速度-交通流量关系图。 3、假定车辆平均长度为 5.9 米,在阻塞密度时,单车道车辆间的平 均距离为2.2 米,因此车头间距h =8.10 米,试说明流量与密度关系。 d 4 、车辆的跟驰特性有哪些?跟驰特性和交通流的宏观特性有联系 吗?为什么? 5、从人、车、路方面简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特别是道路条件对 交通事故的影响。 6、根据个人工作情况,写出工作中客流预测遇到的最大问题,如何 解决 ?或写出工作中哪些方面的工作会破坏、影响环境,简述改善措 施 ? 1、流动车法可用来测定某一路段上交通量和行驶车速、行车时间 等,是一种较好的交通综合调查方法。流动车法一般需要1 名驾驶员, 3 名观测记录人员。1 人记录与观测车反向行驶的会车数,1 人记录 与观测车同向行驶的超车数和被超车数,另一人记录观测车、往返行 驶时间。行驶距离应已知或由里程碑、地图读取、自有关单位获取或 亲自测量。调查中,测试车一般沿调查路线往返行驶 12-16 次(6-8 来回)。总行驶时间,主要道路每英里30 分钟,次要道路每英里 20 分钟。 X  Y  Z q  w E E E t  T E W q :路段待测定方向的单向交通量。 E X :反向行驶的会车数。 W Y :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 E Z :测试车超过的车辆数 E T :测试车与待测试车流方向反向行驶时的行驶时间。 W T :测试车与待测试车流同方向行驶时的行驶时间。 E 2、 3、(题中“B 点和D 点的取值可以自己取,取流量后找出对应密度 值,速度为流量/密度。) 4 、车辆的跟驰理论只研究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行驶特性,包 括制约性、延迟性和传递性。 跟驰特性和交通流的宏观特性有联系。 制约性: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构成了一队汽车跟驰行驶 的制约性,即前车的车速制约着后车的车速和两车间距。 延迟性:驾驶员对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要有一个放应过程,包括: 感知阶段、认识阶段、判断阶段、执行阶段,统称为反应时间。所以 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与前车不是同步的,是延迟的,所以有延迟特性。 传递性:第一辆车的运行状态制约第二辆车,第二辆车的运行状态 制约第三辆车…..,这种传递性有延迟性,所以信息沿车队向后传递 不是平滑传递连续的而是脉冲间断连续的。 5、用路者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影响交通事故率,主要包括 以下主要方面: 1)、用路者因素:直接因素包括:感知不准,反应不当,判断失误; 间接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状况异常,违章行驶,驾驶经验不足等。 2 )、车辆因素:汽车的新旧、性能优劣、维修的好坏、机械故障等。 3 )、道路因素 道路类型:不同类型的道路,其上的交通事故率也不相同。 道路平面线形:直线长度、曲线间夹直线长度、平直线半径、转角、 曲率和设置频率。 道路纵断面线型:纵坡坡度、纵 向视距、道路线形组合 道路横断面:车道宽度、路肩、中央分隔带、侧 向净空、路面、桥 梁宽度 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 。

文档评论(0)

158****3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