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第一版)》德育方法.pptVIP

《德育原理(第一版)》德育方法.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说服与说教 为了避免“说理”变成“说教”,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已有的态度和认识水平,选择说服学生的理由及陈述理由的方式。据研究,师生原有的态度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学生态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双方态度差距小,学生容易发生同化判断,即具有自觉地缩小自己与教师之间态度差距的倾向,其态度容易改变。 一、说服 (六)说服与说教 如果双方态度差距大,那么学生具有不自觉地扩在自己与教师之间态度差异的倾向,即容易产生异化判断,而使态度改变发生困难(见“教例 7-6 ”)。所以,为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必须先了解其原来的态度,估计与说服者态度的距离。若两者差距悬殊,就从较低要求开始,然后逐步提高,不断缩小两者的差距。急于求成,一开始就提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不但难以改变学生的原先的态度,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一、说服 (七)说服中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 道德推理的论据和结论都包含带有倾向性和情感色彩的道德判断,说服过程因而不纯粹是理性过程,还是情感过程。说服人的艺术在于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但情感和理智在说服中所起的作用各不一样。说服中的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影响往往不能持久;说服中的理性因素则会产生长期的效果。 一、说服 (七)说服中的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 说服中的情感因素和理智因素在改变学生态度上,受到学生成熟度的制约。年幼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教育内容,而对于有一定抽象思维的学生来说,理由充分、逻辑性强的教育内容更具说服力。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色彩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动之以情),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晓之以理),会产生长久的说服效果。 一、说服 说服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语言,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如果说言语的运用重在说服力的话,榜样的示范则重在感染力。 二、示范 (一)以德服人 使学生改变态度,按要求行事,有三种办法:以力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力服人,系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以理服人,才是上策;以德服人,则是上上策。 “以力服人,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靠强力迫使学生屈从,这种服从是表面的、短暂的,不是心服。怎么才能使学生心服?以理服人。 二、示范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结果论的主张是,正确的行为是使善最大化的行为。这一主张应用于社会就是著名的社会功用主义,强调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福利。社会功用主义提醒我们,如果根据行为的后果来评价行为的道德性,就必须考虑行为对每个人的后果。但是,功用主义容许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在道德上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恶果。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不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把行为后果直接与品行善恶等同起来,是荒谬的。无主体意识的行为,无论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均无品行善恶可言。撇开行为的动机,就不能对行为本身作道德评价。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从行为者的动机或意愿出发进行说理的方式是“非结果论”的推理方式。这种推理方式认为道德与行为结果无关,尽管道德的行为往往会产生好的结果。凡是动机善良、从普遍的伦理原则或道德义务出发的行为,不论造成何种结果,都是道德的行为。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非结果论强调道德规则具有普遍性,没有例外,适用于所有人的规则适用于每个人,不许任何人将自己视为特例。这种普遍性对道德判断提出了一致性的要求,不能根据环境来承认或反对某种道德规则。道德判断必须始终如一,不论情况怎么变化,不论造成什么结果,都必须得出一样的道德判断。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说理,经常会用到孔子提倡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或者,用到西方一条金科玉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圣经》)。你要是把某种规则运用于别人,你愿意该规则以同样的方式运用于自己吗?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你要是撒谎,你愿意别人对你撒谎吗?你要是偷盗,你愿意自己被盗吗?如果你愿意撒谎却不乐意别人对你说谎,就说明你不愿意把这条指导自己行为的规则视为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则。教师这样给学生讲道理时,就是在进行非结果论式的道德推理。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非结果论的说理方式隐含一个重要的伦理假设,那就是,要把人视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人有内在的价值和尊严,所以要尊重人。道德的一致性要求设定了人人有权受到尊重。如果只把自己看成是目的,而把别人看成是手段, 们就不必操心要不要像希望别人对待我们那样对待别人。 一、说服 ( 三 ) 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既然他人不是自在的目的,我们不必受尊重他人的道德法则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