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原理 德育的可能性 一、美德可教吗? 二、伦理学分歧 三、教学论分歧 四、语言学分歧 五、道德可教之信念的理性基础 一、美德可教吗? 关于德育可能性的不同看法 (一)美德是可教的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就是知识或智慧。人只做自己认为善的事情,不会故意作恶。作恶是出于对善的无知,错把恶当作善。明知故犯是一种假象,其实作恶者并非真正知道自己在作恶。人知恶必不做恶,知善必行善。所以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可教,故美德可教。 一、美德可教吗? (二)美德可教但无需专门教师。 对于苏格拉底的迷惑,普罗塔哥拉解释说:学习美德类似于学习母语。学会说母语,并不需要特别向某个人学习,更不必向任何语言学专家学习,而是普遍地向每个人学习。同样的道理,尽管人们确实在学习各种道德规范,但不必在大师所上的课上学习这些规范;人们在家庭、街道、操场和集市中,向每一个人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道德规范。 一、美德可教吗? (三)美德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批判性指导下的训练来教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像技能那样,不能单独通过讲述来教,但能通过榜样示范和批判性指导下的实践来教。因为行为规范就像技能一样,不是一堆理论或学说,因而不是通过记诵别人口授可以学会的东西。我们通过练习学会行为规范。如果我们学会做该做的事情的话,那是通过做来学会做的。 一、美德可教吗? (四)美德可学不可教 学美德既不同于普通知识的学习,也不同于技能的学习。学习道德规范并非在什么事情上获得专长,有道德并非在什么事情上成了专家。 美德学习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学习,其核心或根本是态度学习。 英国哲学家赖尔认为,从“教”的日常语义上说,美德是可教的,从“教”的严格意义上说,美德是不可教的。就是说,如果把人们无意之间对年轻人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称作“教”的话,美德就不可教。所以,与其讨论美德是否可教,不如讨论美德是否可学。 一、美德可教吗? (五)美德可间接教不可直接教 在教学中,“渗透”,还是“发掘”德育影响? 用直接的方式教授美德,对学生品行的影响即使有,其数量也是少的,其程度也是轻的。 根据杜威的看法,美德可教,但不能直接的教,而只能通过直接地教间接的渗透道德影响。从教的间接意义上说,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是教美德的“专家”。 二、伦理学分歧 (一)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断言:万物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若要成为善,就要系于智慧。智慧(知识)使人受益,人的一切努力和禀赋若在智慧的指导下,其结局都是幸福,若被无知所左右,其结局则是不幸。 因此,正常的人必定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不做自认为错误的事情。人知善必行善,美德即知识。他根据“知识可教”,推出“美德可教”,并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理性知识。 二、伦理学分歧 (一)美德即知识 这种观点的合理内核,已经大部分被当代道德教育理论和模式所继续,甚至成为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源泉。但是,“美德即知识”的观点,遭到了后人的大量抨击。 在道德的本质和属性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包尔生、赖尔等人都提出了不同于苏格拉底的观点。 二、伦理学分歧 (二)美德最终落实在行动上 亚里士多德承认现实中确实存在知善而行善的现象,但人们更多的是知恶而作恶。善的知识渊博的人,未必是道德高尚者。否则,伦理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就会是世上最有道德的人。 美德和技术一样,必须通过现实的活动才能获得。同理,做公正的事,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有节制的人;表现勇敢,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二、伦理学分歧 (二)美德最终落实在行动上 品质来自相同的现实活动,正是在待人接物中,有的人成了公正的人,有的成了不公正的人;正是在犯难冒险之中,由于习惯于恐惧或习惯于坚强,有的人成了勇敢者,有的人成了懦夫。总之,任何一种美德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并且最终都体现在行动上。 二、伦理学分歧 (二)美德最终落实在行动上 因此,美德和技艺一样,其首要问题不是知识的教与学,而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获得。美德不能像知识那样用口授的方式教,但能像技艺那样以示范和实践、训练和练习的方式教。 二、伦理学分歧 (三)道德主要诉诸情感或态度 另一些人认为,断定一种行为道德或不道德,必须诉诸于行为人的内在的倾向、态度、情感、动机。因此,情感和态度是道德的关键因素。 二、伦理学分歧 (四)道德归根结底是意志的体现 康德认为,道德是一种服从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的义务感,与人的好恶情感无关。他承认在经验世界有向善的倾向,但强调人在先验世界有下达绝对命令的善良意志。所以,人不但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存在,而且是唯一可教的存在。 二、伦理学分歧 (五)美德是理智与情意的综合表现 包尔生认为,通过对人的情感和意志的理性训练,赋予人理智,是可以培养有美德的人的,美德是可教的。 二、伦理学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