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概述与与作品赏析(上).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中国音乐概述与作品赏析 PartⅠ 原始及夏商的音乐 (约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 概述: 原始的音乐与我们当今的概念有所不同,它是由歌、舞、乐三者所组成,还没有形成我们现在音乐的分类。 原始的音乐常常以狩猎为内容,如《尚书·舜典》中记载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乐舞,大约是人们以自制乐器伴奏,扮作各种野兽形状来表现驯服百兽的愿望或欢庆狩猎胜利的场景。 考古发掘的原始乐器 贾湖骨笛:考古学者于1986、1987、2001年间三次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前后两次共发掘出的25支骨笛,出土后有11支是完整的,属于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 河姆渡骨哨:1973年发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160余件,属于新石器时期。他们用鸟类骨头制成,长度约7厘米左右,一般开有1至3个音孔,其中部分骨哨至今仍然能吹奏出类似鸟鸣的声音,距今7000年左右。 文献传说中的原始乐舞 音乐形式:歌、乐、舞三位一体 音乐内容:劳动生活、宗教、祭祀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 “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皋陶谟》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礼记·乐本篇》 《葛天氏之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 《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 极》。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 《伊耆氏之乐》中的《蜡祭》 “伊耆氏始为蜡祭,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其《蜡辞》曰: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 《朱襄氏之乐》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解散,果实不成; 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 乐篇》 《阴康氏之乐》 “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潜伏而湛积,水道雍塞,不行其源;民气郁瘀 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吕氏春秋·仲夏 纪·古乐篇》 夏、商的音乐 禹之子启继位,禅让制——世袭制,建立夏王朝,正式进入奴隶社会。 商汤败夏桀,建立商朝,农牧业、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的冶炼和铸造,乐器制造工艺得到提高。 考古发掘出土的乐器 ① 夏代较少。 ② 商代主要以青铜乐器为主,较之前的乐器相比:制作更讲究,音质音量较好,有了成编的乐器组合形式。 文献记载的乐舞 颂神——颂人 Part Ⅱ 周代的音乐 (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平王即位,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西周推崇礼乐文化,建立音乐机构,重视音乐教育,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空前发展。 东周礼乐制度瓦解“礼崩乐坏”,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 “乐悬”与“佾”的编制 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已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 六代乐舞:《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颂乐:重大典礼使用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其他重要的典礼之中。 雅乐:主要用于祭祀与各种典礼活动。雅乐的歌词现今保留在《诗经》的“雅”中。 房中乐:统治者用于后宫的一种燕乐,其娱乐性较高,常常由后妃侍宴时演唱,歌时只用琴、瑟之类乐器伴奏。 四夷之乐:保留在周代宫廷里的、非周边的一些其他地方的民族或部落如秦、楚、吴、越等地夷狄蛮戎的音乐。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除了为各种仪式用之外,还常用于贵族子弟来学习礼仪。 周代民间的音乐形式 周代的民间音乐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重要的有“郑卫之音”、“南音”、“九歌”、“成相”等。 郑卫之音:周代郑、卫、宋、齐、魏、秦、王、陈等十五国的民谣,这些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地区的民谣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代表北方的民歌。这些民谣的歌词,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 南音:周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民歌。 九歌:楚国南部(相当于现在湖南)民间祭祀的大型歌舞曲。这些歌词保留在屈原的《九歌》之中。 成相: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 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 多年的诗歌歌词三百零五首。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 (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乐器及乐器分类法 八音 周代关于乐器分类的名称。根

文档评论(0)

ster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