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方式转型的思考.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工作方式转型的思考 要改变教师工作方式,提高教师撰写教学能力,更新教师培训的概念和方法,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2013年3月22-24日, 海内外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专家学者近三百人齐聚杭州师范大学, 参加由杭师大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 共同探讨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的议题。 本届“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为“教师自传、教师知识与教师发展”。大会特邀多位国际顶尖级课程理论和教师教育专家作主题报告, 设多个分会场, 针对教师教育及其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 方法:将自己打造成自己的自我 叙事是接近人类经验的一种研究方式, 它不仅是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 还是一种体验形式、一种生活方式。正是由于“叙事”带给人们特有的真实感和遭遇感, 这种源自文学母体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教育研究者所采纳。 国内著名课程理论学者、杭州师范大学的张华教授, 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自我成长的历程分析了教育叙事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他提出, 教师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解放的教育”, 而教师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解放”。的确如此, 教育叙事不仅能够让广大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收获, 更能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说出自己所处的困境及其意外之变, 在社会文化情境的语脉中重构自我, 在现实的边缘拓展可能的“新空间”。 空间 (space, 一译为“地方”) , 是后现代教育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往往与人类的情感和时间相互交织在一起, 并通过叙事和自传的方式使主体性得到生长。国际课程理论学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派纳 (William F.Pinar) 教授探讨了主体性重构与习惯的力量之关系。他认为, 现代社会中的人遭到了主体性的“绑架”, “我是谁”这个古老的问题因现代科技震耳欲聋的声音而变得愈发黯淡。因此, 个体需要努力突出自己的主体性, 使自己 (self) 与自我 (ego) 、自己与社会保持非重合化。而自传和叙事就是一个有效地营造“第三空间” (third space) 的方式, 能够帮助个体超越自我。由于教师职业具有价值取向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和特殊性等特点, 因此自传与叙事特别适合教师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和自我塑造。自传和叙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重构现实的力量能够帮助教师抵制“主流故事”, 创造性地形塑自己作为个体和群体的专业身份, 进而获得不断发展的时空和力量。 关于叙事研究的具体方法, 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浙江大学刘徽指出, “隐喻”作为一种具体的经验叙事的语言, 可以使教师通过调动身体感官体验, 汇通生活体验和教学体验, 从而达成自我认同和自我统整, 理解自己的教学。同样来自浙江大学的赵康则针对叙事焦点的远近变化, 力求叙述者的主体性在“历史化的故事”和“故事化的历史”之间达致平衡。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雨亭则借助派纳的课程理论观点, 指出教师专业成长必须聚集内部, 应把关注内部经验作为内向型校本教研的首要追求, 通过“回溯-前进-分析-综合”的自传方法帮助教师重新发现自己并超越自己。澳门大学的黄华则提出, 可以借鉴福柯晚年“关怀自我的技术”来指导叙事的开展, 而这一视角在现有的研究中少有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叙事探究的出发点往往是叙事者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即叙事者的自传。叙事不仅要讲别人的故事, 更要讲自己的故事。叙事探究能够帮助我们回归作为“人”的根本来研究人, 研究作为“人”的生活体验, 而不是把人当作可描述的物体。正是因为叙事本身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因此自传成了帮助教师建构自我的新路径。卢森堡大学的丹尼尔·特罗勒 (Daniel Tr觟hler) 教授在报告中指出, 倘若追本溯源, 最早的自传体源于奥古斯汀的《忏悔录》。特罗勒教授从教育中的自传研究说起, 梳理了奥古斯汀、卢梭以及裴斯泰洛奇的发展脉络, 认为自传是一种表白, 坦白诚实的表白是走向真实坦率的一条道路。他认为, 从自传中挖掘的教育问题才是“好”的研究问题, 才是真正贴近研究者自身的问题。特罗勒教授的观点背后隐藏了浓厚的宗教情怀, 他认为自传式的写作实质上打造了自我与神灵相会的场所, 通过对自我的反映来不断向完美的神性靠近, 达到自我解放的目的。这恰好与张华教授提到的“叙事研究的解放旨趣”相互呼应。 为了将教育领域的自传研究与文学写作的自传体裁区分开来,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尼古拉斯·恩格福克 (Nicholas Ng-A-Fook) 博士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传记”。恩格福克博士具有欧亚多国混血, 复杂的身世成就了他宽广的视角。他主张将个人的“小叙事”置于历史的“大叙事”之中, 将文化故事与生活故事相互勾连, 进而体现个体价值观与信念的连续性与互动性。他在研究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