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良知对策》中的教育思想.docx

《举良知对策》中的教育思想.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举良知对策》中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广川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董仲舒小时候的家境优越, 父亲下大力气培养他, 从小便拜名师, 广研儒家典籍, 终成学问渊博的儒家经学大师, 深受世人尊崇, 门下弟子众多。前140年汉武帝即位, 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得到汉武帝的肯定, 被汉武帝封为中大夫。前135年, 长陵和辽东两地的庙殿遭到雷击后发生了火灾。董仲舒在家中草拟了《灾异之记》的奏章, 他以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理论来推论这是上天来谴告汉王朝有“不义”之处, 甚至责怪汉武帝治国“受亡秦之弊, 亡以化之”;宽容“骄扬奢侈”之皇族侯王。此举触怒了汉武帝, 下令将董仲舒打入大牢并判处极刑。后在吕步舒 (董仲舒的学生、汉朝的大臣) 的多方周旋下, 汉武帝开恩免了董仲舒的死罪, 令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在任刘非的国相10年间, 董仲舒在治理江都之地上颇有成效。前125年董仲舒受汉武帝之命, 改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由于胶西王刘端喜怒无常, 董仲舒恐受其害, 便于前121年称病辞职回家, 专心著书研究学问, 成果丰厚, 但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流失了, 流传世人的只见《春秋繁露》一书。前104年, 董仲舒去世。本文通过剖析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 来梳理他的教育思想。 一、 “罢砾百家,独儒术”的政策统一了汉朝的学术思想 汉王朝建立之初, 分封了一批诸侯王, 采用了郡国自治的制度。但诸侯王的权力过大, “藩国大者跨州兼郡, 连城数十, 宫室百官同制京师”478, 对此,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等皇帝, 他们忌防的重点是地方诸侯王的势力过大。于是经过多年的整治, 异性诸侯王相继被消灭, 同姓诸侯王的势力也被大大削弱, 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基本建立, 但思想理论支持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主流思想仍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社会急需出现有为之君进行改革, 正如班固所言:“汉兴六十余载, 海内义安, 府库充实, 然四夷未宾, 制度多阙。”323 在社会期待变革的背景下, 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横空出世。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为使汉王朝政治法纪统一就必须首先统一全民的思想。董仲舒认为, “天”是主宰一切之神, 帝王“受命于天”治国理政, 帝王之权力宜独揽而忌分割。国之四海大一统是顺“天”之命, “天不变, 道亦不变”。董仲舒指出, 儒家重德尊礼, 最适合于封建中央集权政体治理的需要,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弊政之源于思论异杂”, “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至下不知所守。”“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597董仲舒这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适合汉武帝建立封建中央集权政体、期待政治变革的需要, 于是被采纳并实施。 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刚开始推行就遭到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的反对。推崇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对“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极力阻挡, 支持汉武帝主张的主要大臣赵绾、王臧等被下狱处死, 窦婴、田蚣等被免职。建元六年 (前135) , 窦太后病死,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之政治阻碍终被扫除, 在公孙弘等大臣的推动下,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逐步得到实施。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 统一了汉王朝的学术思想, 对此后数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此后, 儒家正式登上前台, 儒家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儒家著作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儒家之伦理道德观成为中华民族文明道德教育的基础。 二、 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 与“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紧密相联的是董仲舒提出的尊儒举措, 即“兴太学”。在汉代学校教育体系中, 中央官学占据主导地位, 中央官学的主要形式是太学, 而太学提议创设者正是董仲舒。班固说:“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 州郡举茂材孝廉, 皆自仲舒发之。”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愿陛下兴太学”、“立太学以教于国”。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家有了太学, 便可以集中天下有学问的贤士, 令其担当起教化人民的重任, 并将统治者的意志和政策贯彻到现实当中, 从而起到巩固其统治之功效。这个建议得到汉武帝赞同, 元朔五年 (前124) 布告天下:“详延天下方闻之士, 咸荐诸朝。令礼官劝学, 讲议洽闻, 举遗兴礼, 以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 崇乡党之化, 以贤材焉。” 在办好中央官学的同时, 地方教化也很重要, 董仲舒还建议“立太学以教于国, 设庠序以化于邑, 渐民以仁, 摩民以义, 节民以礼”。董仲舒认为, 民间百姓对物质利益的追寻就如水流一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