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防范).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社会因素 某些媒体的炒作 自付费用增加 医院内部因素 患者及家属因素 其他因素 — —以人为本的意识差 —业务技术水平局限 —法律意识淡薄 —医患缺乏沟通 —对危重病请预期过高 —医疗文书不完善 —违反医疗护理标准、常规。 —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全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自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案例1、北京市首例患者状告医院侵犯隐私权案,2003年4月,一未婚女青年去医院拍胸片检查,当时医生只说了三句话, “把上衣脱了,快脱,全脱,连胸罩一起脱掉〞。 事后女青年听别人说,拍片不用脱光上衣,感到非常委屈,一气之下,以医院侵犯了她的隐私权、知情权把医院告上法庭,经过两次庭审,法院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有别于普通人的人际关系。 在检查中医生没有违反任何禁止性规定,不构成对患者隐私权的侵犯,驳回女青年的诉讼请求, 但同时也对医院提出了应改进效劳的司法建议,医患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医生应当尊重患者,为患者减少心理痛苦。 尽量保护患者隐私权 ... 2.某些媒体的炒作。 局部媒体往往片面地把医患关系理解成简单的商品交换关系,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地划分成对立面。 而对个别医德败坏的现象暴光炒作有加,造成全社会对医务人员普遍持疑心态度,产生纠纷。 事件回忆? 2021年9月7日,有媒体以“婴儿病情误诊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吃8毛钱药痊愈?〞的报道事件, 但事实是,孩子的病并未痊愈,以后转到武汉同济医院,最终确诊仍为先天巨结肠,并很快进行手术,将孩子病变的25厘米肠管切除,恢复情况良好。 事后,记者陈先生写出了“感谢及致歉信〞,提到“因我对专业知识的无知及一时冲动,使深圳儿童医院受到社会舆论的冲击。 我真诚地向深圳儿童医院的全体医生护士抱歉!〞 3.医疗保险费用制度改革,自负费用增加。 一旦生病,家庭负担就很重,因病致贫现象十分突出,经济问题成了医患矛盾加剧的重要因素。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人均门诊费用136.2元,人均住院费用5065.2元。 4.医院内部因素 ⑴.以人为本的效劳意识差。 患者越来越重视自身就医的权利,而医务人员的效劳理念、技术水平、效劳质量的进步相对滞后,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从观念到行为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提供的效劳不到位。 有些医务人员效劳态度差,语言生硬,甚至出言不逊,乱发议论,缺乏耐心、细心和热心,患者产生不信任感。 因此,当患者的医疗费过高,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正常的并发症,便会成为纠纷的诱因。 ⑵.业务技术水平的局限 有些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熟练,盲目蛮干,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 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估计缺乏,准备不充分。 案例 2、 2021年3月19日晚11点左右,郯城县李某被人刺伤颈部,赶到县城一医院求治。 当班医生张某没有仔细检查伤情,就对伤口作了处理。第二天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张某和医生刘某赶紧组织抢救,刘某探查患者伤情时发现,张某第一次手术仅仅对患者的外创口作了处理, 对李某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的创口竟然未作缝合处理! 虽然医院尽了最大努力,但没能留住李某的生命。 经医疗事故鉴定,该病例属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法院认为张某身为医生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被诊人死亡,其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遂以医疗事故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⑶.法律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标准、常规。 询问病史不细,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估计缺乏,准备不充分。擅离岗位,不按规定交接班。 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失误。辅助科室检查报告错误,导致误诊、误治。 受经济利益驱动,滥用药物、过度辅助检查,甚至开大处方, 执业范围外行医。 ⑷.医患缺乏沟通 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对检查、诊断、用药、治疗或术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及病危未尽告知义务,无视了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患方不理解而引发纠纷,发生纠纷后沟通不及时。 ⑸.对危重和疑难患者预期过高。 对病情观察不细,心理准备缺乏。出现异常变化发现不及时,对疾病本质判断错误, 特别患方提出疑问时,不详细检查患者,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抢救时机,导 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案例3、〔病情观察不细〕 患者张某,男,24岁,因“突发性腹部疼痛不适2小时〞于2005年2月23日23时45分,急诊入某县医院治疗,腹透见数个气液平面。 诊断: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次日7时30分, 腹穿抽出不凝血,诊为肠扭转、肠坏死, 9时45分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空回肠及盲肠、局部升结肠顺时针扭转720度, 小肠呈暗红色伴恶 臭味,腹腔内有血 性液体约1500ml,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