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微言大义诠释方法解读.docxVIP

《春秋公羊传》微言大义诠释方法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公羊传》微言大义诠释方法解读 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可以分为两部分:春秋公羊学和天人感应理论。春秋公羊学是董仲舒以《春秋公羊传》为源本对《春秋》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是以“天”为本体, 以“天人同构”、“物类相感”、融合阴阳五行学说为主要特征, 建构起宇宙目的论哲学思想体系。在董仲舒思想中, 春秋公羊学与“天人感应”学说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以“微言大义”诠释方法对“春秋公羊学”的解读直接促成“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微言大义”诠释方法本源于孔子作《春秋》伊始。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孔子以史为经作《春秋》:子曰:“弗乎弗乎,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 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上至隐公, 下讫哀公十四年, 十二公。据鲁, 亲周, 故殷, 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 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 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於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 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p1943)孔子这里的约其文辞而指博, 正是后世称谓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 在《春秋》经文中, 哪怕是一字用法的不同, 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寓意, 反映的是孔子以儒家社会政治理想相衡量下对春秋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或褒或贬、不一而同的评价。在《春秋》三传中, 尤以《公羊传》最为精于《春秋》微言大义之用。董仲舒为汉初公羊学大师, 治《公羊传》自然承继了这一学术传统。但不同的是在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中, “微言大义”不仅仅是诠释《春秋》经文之义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按照他个人学术理论的设想与建构过程, “微言大义”突破了《春秋》经文原义而与“天人问题”相勾连, 直接促成“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一、 灾异膜:“天”在灾异之间的作用 以《春秋公羊传》为源本寻找天人之际直接沟通的可能与方法, 这是董仲舒实现从“春秋公羊学”过渡到“天人感应”学说最为便捷的思想进路与思想来源。在《春秋公羊传》中虽然有着约140余处“天”字, 但多为天子、天王、天下连用, 很难发现天人之间直接相连。但在僖公十五年与宣公十五年两处经传记载中, 天人之间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被联系在一起: “季姬归于曾阝。己卯, 晦, 震夷伯之庙。 (传) 晦者何?冥也。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 曷为者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则微者, 其称夷伯何?大之也。曷为大之?天戒之, 故大之也。何以书?记异也。”(p2254) “冬, 虫彖生。 (传) 未有言虫彖生者, 此其言虫彖生何?虫彖生不书, 此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犹曰受之云尔。受之云尔者何?上变古易常, 应是而有天灾, 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p2287) 显然这里的“灾”与“异”成为沟通人世与天道的中介。灾异本属自然领域而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无任何关联, 但在中国古代思想中, 灾异说作为传统思想之一却一直与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 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得失、成败。《公羊传》这两处记载承续了这一传统, 把本属于自然现象的灾异归结为“天”的作用, 为政者施政失误导致天以“异”、“灾”降至人世, 这样灾异成为沟通人世与天之间的中介。从文义中可以看出, “天”在《春秋公羊传》中仍只是苍冥之天、神明之天, 与后来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中赋予“天”的诸多义相比, 丝毫不具有哲理与道德之义, “《公羊传》除了把周王称为‘天王’以外, 没有出现一个宗教性或哲学性的天字”(p202)。 尽管如此, 这样的表述却为后世公羊学者探究天人之间如何联系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理论进路。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抓住了这一理论要点, 通过运用“灾异谴告说”, 把天与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董仲舒对灾异进行了解释:“天地之物有不常变者, 谓之异, 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 天之谴也;异者, 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 乃畏之以威。诗云:‘畏天之威。’殆此谓也。”(p259)这就是说灾与异均为天地间不常有之现象, 灾为先异随后。同《公羊传》一样, 董仲舒也认为灾异乃为“天”之所予, 但不同于《公羊传》的是, 灾异在董仲舒春秋公羊学中政治意义得以凸显的同时, 作为主宰者的“天”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凡灾异之本, 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 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 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惊骇之尚不知畏恐, 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谨案:灾异以见天意, 天意有欲也、有不欲也, 所欲、所不欲者, 人内以自省, 宜有惩于心, 外以观其事, 宜有验于国, 故见天意者之于灾异也, 畏之而不恶也, 以为天欲振吾过, 救吾失, 故以此报我也。春秋之法, 上变古易常, 应是而有天灾者, 谓幸国。”(p259~260) 灾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